2)270、蜀国出兵_五代河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续大军,后来拿下淮南之后就让李谷知寿州事,也是总理大军后勤。

  李谷曾接连好几次上书给官家请求退休,官家都不准,最终在军中劳累得疾,退下就去世。

  官家想必也有无奈,像李谷这样文武双全,能保证大军后勤,能带兵打仗的文人宰辅实在不好找啊。

  大周有出谋划策的宰相,如王溥,范质,王溥,魏仁浦都是,但能干事实的顶梁柱只有李谷一个。

  因为中国儒家士人文化流行,士人控制文化舆论,谋士作为士人的代表,给人的错觉似乎天下大事都是那些重要谋士动动嘴皮子就搞定的。

  其实放屁,仔细想想朝堂的结构就明白这种想法错得离谱,三省中书、门下、尚书;中书、门下都是议事的机构,尚书是执行机构。

  自唐初之后,中书令,门下侍中,都用来个人加官,唯独尚书省首官尚书令从来不给人。

  设官也只设尚书省二把手左右仆射,连救了大唐的郭子仪想加尚书令,朝廷都不给,理由是李世民短期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以后都不能加尚书令。

  仔细想想都不合理,那也有皇帝继位之前担任过中书令啊,怎么中书令还给人。

  说到底,尚书令权力太大,执行单位永远是权力中心,执行,或者直白的说做事才是成就的关键。

  议政单位反而是无所谓的,随便你怎么议论啊,不执行,不落实,一切皆空,所以明君最不怕官员争论,随便你们争,动嘴皮能成什么事,议论和执行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

  嘴皮子说说和执行下去之间有天壤之别。

  大周有一大批能嘴皮子说的官员,官家也单独召集过不少这类读书人,都供养在集贤殿,那批文人不少,显德二三年的时候官员也爱召集他们讨论事情,后来就没兴趣了。

  这些人说的厉害,平时也能跟在官家身边,可他不顶用啊。

  能实实在在的既想问题又去做事的只有一个李谷,那官家不得死命的抓着他不放,最后积劳成疾而死。

  说白了,任何事都怕只说不做,朝廷中那帮子文人嘴上厉害的人不少,可多数只敢站在旁边对别人指指点点,真让他去做,让他去承担责任,承担后果,他不敢.......

  史从云这一路走来有对有错,但肯定有成就的,首先就因为他一开始想的就是管他娘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先干了再说。

  他没多聪明,但只要去做了,哪怕是错的,也可以慢慢改,总比什么都不干强。

  何况李谷这种人还是不止能做,事情还做得好的,官家肯定舍不得他退下去,史从云也舍不得。

  这次因为有史从云在,很多事情都不用李谷去操劳奔波,所以他身体还很好。

  会说的天下到处都是,能做事的着实不多,所以经常有意让他留在京城,别再出来受累,对他身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