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六章 发酵中_德云副总,从退出主流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既然已经如此了就还是顾自己吧。

  相声这门艺术其实和京剧一样,都不是一门跟古老的艺术,相反它们其实都挺新的。

  京剧诞生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距今也就不过二百多年。

  而相声也大抵如此,在清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来来往往这么多年,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龙国。

  反而却是曾经战乱纷飞的年代,传统艺术发展的最好,最鼎盛。

  这样的结果有时代改变的原因,毕竟民众娱乐方式的逐步增多是确有其事。

  但是演员们就真的一点问题没有吗?郭桃儿采访里说过,要说让相声重归鼎盛也容易。

  除了几个坐在上头的,剩下的人全部解散,上外边撂地去,不能干的人都走了,留下来的就是回归鼎盛的中坚力量。

  大多数人太会和自己和解了,吃穿不愁了,谁还闲得没事受累研究那苦差事啊。

  不说别人,就是郭桃儿和于千,那零几年的时候什么样?二零年的时候什么样?一年就那三四个相同的节目,老两口偷懒也是偷得越来越明显了。

  以前相声皇后,捧哏第一人的于千,一场节目中都能因为磕巴把翻的包袱顺过去。

  像想当年的相声艺人撂地那叫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刮风减半,下雨全完。

  那是真没办法逼出来的,你节目不好,业务水平不行,你就是得饿死,只有有压力的时候,人们才能更快的去进步。

  就是这样一个鼎盛时期创造出来的几百上千段的相声,多少位相声大师一辈子的心血结晶。

  其实老实来说,对于现代相声演员来说真的不需要想着怎么创新的,能把这些都传承好了,基本上就不愁吃不上这碗饭了。

  这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然而却被后来的从业者逐渐的摒弃了。

  现在的时代里,能基本把以前传统相声大致掌握全的,已经基本没有了,仅剩的几位基本也都年龄大了半告别舞台了。

  这样的情况下,突然得到徳芸社要开濒临相声专场演出的时候,所有内行人惊讶之后都是强烈的怀疑。

  这个事儿他们打从心底里是不相信的,除非…………除非也就是后边有候家和常家做支持了…………

  京都文化部门门口,几个刚刚举报完的相声同行,在得到消息后围坐在一起讨论着:

  “不对…………这也不对啊,要说起来马家我没接触过我就不说了,候家、常家徒弟咱们认识的人也不少啊,他们也没听说谁会那么多传统相声的啊?”

  “我倒是相信他们肯定有,但是你说他们就舍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收藏的相声资源全部拿出来分享???”其中一个为首年龄最大的开口分析道。

  “不知道…………反正换我肯定不会…………”

  “是啊再说就算他们肯交,除了陈欢语、常元、郭桃儿他们可能学过以外,他们底下那些徒弟能会吗?这玩意儿现学也来不及啊!”

  “整整一星期的濒临相声专场节目,就算他们两组人会影分身之术,这专场也不可能撑得起来啊…………”

  众人疑惑着皆是纷纷点头。

  这个徳芸社,他们是真的看不懂…………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