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7章 求官_万万没想到准太子是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疆十月,飞雪连天。不亲身感受,不知何为边疆苦寒。杨景澄捧着杯热茶,站在门口看雪。只需片刻的功夫,指尖已是冰凉。

  与此同时,轰鸣的炮火,震颤着大地。屋瓦上的积雪簌簌下落,把隐约的厮杀声,掩盖在了冰雪中。今冬大寒,蒙古牛羊死伤无数,只得南下博个生死。而朔方镇内的将兵,以血肉之躯固守疆土,却无充足的御寒衣物与粮食。

  昔年兵部尚书吴子英巨贪,差点致使边疆哗变。而今吴子英早已尸骨无存,边塞的窘迫却没有好多少。裹着皮裘的杨景澄,在寒风中站成了一座雕像。

  如若我来统御这天下,是否可保边境将兵之衣食充足?

  三日后,敌军退、炮声止,朔方重归于寂静。在院中听了三日炮火的杨景澄也回到了屋内,摊开了信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杨景澄此时的境地虽比不得诗文里的景况,却也相去不远。

  康良侯曾答应替他送信,但他一直没写。直到一场防御战结束,他才提笔写道:“祖母一向安好?”

  杨景澄常规问好之后,便把这几日的战事描述了一番。他是不能出门的,但丁年贵身手好,又善于隐藏伪装,与许平安二人,时不时摸出去探听些消息,以免杨景澄真成了聋子瞎子。是以杨景澄对朔方景况了解颇深。

  又因丁年贵能看到的,并非官员间的统筹调度,而是实实在在的小兵们的困境。比起康良侯奏折上写的死多少、伤几何、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等文绉绉的话,要来的直接震撼的多。

  无数的苦痛挣扎,在杨景澄脑海里交织。最终落于纸上,变成了他对章太后的质询:“千里堤坝,毁于蚁穴。放任朝中贪腐,固然能拉拢党羽,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然,一旦边疆失守,外敌长驱直入,贪官污吏可能为我杨家抵御刀芒?”

  “外敌之患尚远,而流民之祸已在眼前。”杨景澄下笔如飞,“徽州赤焰军,攻打县衙,势如破竹,直至府城王英芳坚守,方顽抗到宁江驰援。可天下府县,能有几处可固守数日不倒?缺衣少食的将兵,又有几人敢有忠心?”

  “水至清则无鱼,然水至浑则江山休矣。”

  “孙景澄,叩请祖母三思!”

  杨景澄的家信,随着康良侯八百里加急的战报,仅五日便递到了京中。往年康良侯向章太后请安的折子繁多,这次稍厚些的信件,并没引起人注意,下头人直接交到了慈宁宫大宫女阿玉手上,由她分拣。于是,阿玉看到了一封措辞颇不客气的信……

  章太后从阿玉手里接过杨景澄的亲笔,一目十行的扫完,却是没有半分恼怒的模样,反而笑道:“还是这么个牛脾气。”

  兰贵没看到信,觑了觑阿玉的脸色,小心翼翼的问:“咱们世子说什么了?”杨景澄虽夺爵,但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