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九章 一探究竟_抗日保安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卫国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要是不同意53军北上,首先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毕竟人家是来投靠的,而且还有军委会的命令,凭什么拒绝?可要是同意他们北上,万一53军来了之后借机生事,根据地必将陷入内乱。如果日军再趁机来犯,情况就将变得相当复杂。

  一时半会儿理不清头绪,郑胡子索性不想了,打算晚上再召集冀中军政委员会主要成员在一起开个会。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大家商量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两全齐美的办法。

  回到作战室,郑卫国习惯性地走到军用地图前比划起来。他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揣摩日军的动向。当然,光有军用地图还不行,必须得有精准的情报支撑。

  由于历史渊源和组织关系的不同,冀中目前的情报系统分成了好几块。郑卫国正在试图将其统一起来,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情报处。不过这个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刚从冀西过来的刘自达能力上有些欠缺,但目前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报告,晋主任求见。”才推理了一会儿,警卫员就跑来报告。

  郑卫国正想得入神,没听清楚,抬起头来问道:“谁?”

  警卫员只好重复了一遍,说:“报告司令,是后勤部的晋主任。”

  郑卫国说:“哦,快请他进来。以后晋主任求见,直接带他进来。不用通报。”

  警卫员忙应了一声,噌噌噌跑出龗去了。

  晋主任全名叫晋梦奇,是新上任的97军及冀中军区后勤部主任,从冀南借来的干部。他名字里面带个“奇”字儿,人也是奇人。

  历史上,1942年的“四二九大扫荡”之后冀南根据地被破坏殆尽。这次扫荡的力度不亚于冀中的“五一大扫荡”,八路军主力也被迫撤到太行山方向去了。

  主力一走根据地就更加困难,很多地方干部也随之转移。但时任巨鹿地区专员(相当于州长)的晋梦奇当时就讲“我一定要留下来”。为龗什么呢?

  晋梦奇就说:“我是地方工作人员,如果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地方工作人员的话,老百姓的心就垮了。”

  的确是这样。如果一个地方只有游击队。那这个地方你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除了武力之外,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工作人员在这儿,老百姓才会真正把你当作自己人。所以在战争中,地方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衡量一个根据地是否变成游击区的标准。

  晋梦奇就留下来了。并始终坚持在日军占领地区行使政权职能。而且做得非常好。他是最早提出用“武工队”形式进行斗争的八路军干部之一,而且明确提出“不要红军干部”,因为红军多是南方人。一张嘴就露陷儿,不容易在本地隐蔽和行动。

  在“一枪打穿根据地”的危难条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