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零四 双赢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周延儒所阻止。如果知道的话肯定跟周某人翻脸了搞定皇帝的回报可又比搞定阁老高多啦!难得有个当面向皇帝塞私货的机会,居然被周延儒给阻了?不要说周某人在历史书上的风评本就不咋样,就是换个民族英雄过来,胆敢这样挡人财路,肯定也是一脚踢飞的。

  不过现在么,林汉龙还是认认真真的向两位阁老做了一番讲解,指望走间接路线战略,通过他们去影响那位大明至尊。至于讲解的内容么,倒也并不是什么太复杂或高深的东西他林汉龙可不是那等自以为是,觉得只要把后世“先进理念”抛出来,马上就能让本时代精英人才统统纳头拜倒的小白。就连他们一手培养出来的王璞王介山,在面对一百万无偿贷款的**时还知道审核一下,砍掉其中一半呢。这边周钱二人虽然是主动前来求教,但在他们内心之中,显然对短毛的那套理论还是很警惕的。

  所以林汉龙只是就事论事,详细为两位阁老解释了他们与王璞所签订那个协议,只有在涉及到相关方面时,才偶尔谈及一两句其中所牵扯到的经济学和金融概念。并且林汉龙还刻意选择了那些最传统,最经典的理论,以免让眼前这些明朝儒生受到太大的冲击。

  在这种这种半遮半掩的方式之下,对面那群人中间果然有好几位幕僚先生反而开始表露出对此类经济理论颇感兴趣的样子来。不过周钱二位阁老显然并不在其中。事实上,在先前几次的交流中,林汉龙已经隐约察觉到:这几位大明人中最顶尖的人物,他们对于穿越众的那些现代思想,似乎是在抱持一种刻意回避的态度。

  虽然并不知道当初双方第一次谈判之后,周,钱,毕,杨四人之间关于对“髡人学说”观点的分歧,但以林汉龙的阅历和情商,他也完全能理解这些大儒们的恐惧:自己穷尽一生心血,好不容易才取得了相当成就的道路,岂能随随便便就改弦更张!

  对于这些传统人来说,孔孟之道与儒家学说,可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更是关系到他们一生事业,家族传承,以及整个明道统的存续问题。历史上直到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规模的外国入侵才打破了传统人们天朝上国儒家化不可撼动的自信,转而迫使他们去学习和了解更为先进的西洋明。

  而在这个时空,尽管琼海军所拥有的明水准更高,但一方面由于他们毕竟人数太少,规模不大,造成的影响有限。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大明帝国的总体方针是:“温和友善,互利共赢”,这就使得那些明朝人暂时还感受不到什么压力,当然也就没有更深入了解新化的动力。

  故此周钱二人还只是抱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仔细将与天津港开发协议和贷款协议有关的内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