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科考(一)_重生之明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产,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对于宋浩,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赢得他的好感,至少也不要得罪,历史上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就因得罪了朝廷文官确切地说是东林党这帮人,军饷粮饷以运输损耗为由被漂没得最多,拖欠得最久,以至于毛文龙领着被漂没的几万人的军饷粮饷带着十几万人辽东子弟如叫花子般和努尔哈赤,皇太极干仗。虽然自己对东林党这群口号喊得响亮,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清流不感冒,但能够赢得他们的好感,总比树敌要强。

  五月十五日,早上六点不到,天空还泛着鱼肚白。牧凌风早早地起床便穿戴整齐,此时吴婶早已做好早饭,鸡蛋,米饭,鸡腿甚是丰盛。母亲刘氏并没有多说话,只是嘱咐自己不要紧张,用心作答。用过早饭,牧凌风将翠儿装好笔墨的书篓,背在身上,向着考场县学的方向走去。

  县学外已经有不少等待进入考场的秀才生员,不少都还掌着灯笼,也有生员趁着灯笼发出的亮光温起书来。衙役早已在县学考场外站好,县衙胥吏也陆陆续续来到考场,考生在七点五十左右获准依次进入县学考场。

  八点整,提督学政宋浩,县令王秉豪,县丞李默然及县学教谕进入考场。

  科考参照乡试,但唯一不同的是乡试考三场,提督学政主持的科考只考一场,题量相应减少,一天便可结束考试。

  牧凌风拿到试卷,见试卷有四书一题,经一题,策一题。咋眼一看,题目只有三道,但是题量却是实打实的,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固定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且行文要以圣人的口气,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想当然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第一题:不以规矩。不以规矩,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这道题不难,牧凌风想了想,然后在草稿上开始下笔作答:

  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

  提督学政宋浩,长乐县县令王秉豪,县丞李默然以及教谕等来回在考场巡视,长乐县八十余名生员坐在县学考场内,呼吸声,研墨声……考场静得连牧凌风都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而学政、县令,教谕等在考场来回巡视的脚步声,让坐考的生员不寒而栗。

  不久,就有生员因为紧张而示意出恭,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呜……呜……”一年近花甲的老者当场就嚎啕大哭了起来,不少考生纷纷向着哭声传来的方向望了过来,报以同情的目光。考场内四周立即有两名衙役上来,也不问缘故,两根水火棍一左一右架起嚎啕老者就往考场外架去。

  县学教谕当即对张望的学生呵斥道:”不安心考试者,架出考场。”

  牧凌风正埋头作答,不曾发觉宋浩已来到跟前。看到牧凌风第一题的草稿,面露悦色,心道:

  “牧凌风确实是个人才,以“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破题,新颖,却又不失严谨。”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