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章 士_大明要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胆怯的文人,这几日后,他如同进入火炉锻造的钢铁,千锤百炼,萃出最纯的心志。历朝士大夫的魂灵,从战国的士为知己者死,直到昨天倒在宁远冰冷城墙下的毕自肃,幽幽的在赵清衡心里回荡,赵清衡这才明白,自己是在乎这一切的。若干年后,赵清衡成为大明帝国最年轻的首辅,他回忆往事时曾对门人说:如果说在南洋我见到了世界之大,那么在宁远,我便见到了中华之魂。袁崇焕在军营里写奏章。多事之秋,这件事情该如何书写?他手下的几个师爷议论纷纷,各有见解,最终被他赶了出去,想自己一个人独自写出这一份呈给皇帝的奏章。写什么?阉人魏忠贤心思歹毒,见着熊廷弼将军和他都是东林党人力保下来的,便有心阻挠辽东战事,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事,任由辽东行伍没有饷银,让他们在被拖欠饷银的情况下打退后金。要不是巡抚毕自肃的兄长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可能他们连过冬的粮草都得不到。魏忠贤其心可诛,还望皇上明察,惩治恶人,不叫在外厮杀的官兵寒心。二写兵乱。为何兵乱?士兵们多次拖欠饷银,当兵的多是为了糊口有一碗饭,魏忠贤扣了他们的银子,他们自然要闹,再赶上正值战乱,士兵们流血流汗,下了战场却连买饭买衣的钱都没有,谁还愿意替大明帝国在战场上卖命?这时候却需要袁崇焕在奏章上跟皇帝请罪:臣万死不辞。臣失察,臣死罪。不是么?此番发生的事情传到朝堂上去,袁崇焕都想得到那些朝臣们又要雪花般的奏章弹劾他,正值两国交战,他麾下的士兵发生这种事,不管罪魁祸首是谁,他一个失察的职责是逃不掉的。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你的错,可是你还是要负责。三写经过。士兵们如何在一个无名人士的挑拨下起了纷争,出了人命,可疑的是如今调查,却遍寻不得那个名为屠五的士兵,以袁崇焕多年的经验,多半是金人诡计,寻了奸细细作混入城中,假扮成其中一方,挑起事端,再悄悄潜出城外,让士兵们离心离德。若不是奸细?城外的金兵又怎么能迅速知道城里起了纷争,并且本来已经退兵对峙,却忽然发起突袭,趁着城中混乱袭入了北大门,差点让宁远城沦陷?再就是打头几个小军官浑水摸鱼,趁乱当了首领,,歃血为盟,欲讨回欠发的四个月薪饷,抓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人。多亏工部派来的赵清衡大人急中生智,垫付了工部的拨款,并向宁远本地商户借贷三万两白银,才缓解了士兵们的怒火,从中救出了几位大人。然后自己单骑进营安抚,刚有成效,便不幸遇到金兵入侵,南门抵抗,他们便从防守薄弱的北门攻入,毕自肃和朱梅大人以身殉国。自己带了人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