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曲线发展_这世界危在旦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级技工。

  比如很多高精尖设备科技含量高,但其操控并不需要硕士博士去干;生化实验中喂小白鼠和洗烧瓶也是枯燥乏味,需要的是长时间的耐心和认真;

  很多工作看着高大上,其实制定操作规范后完全可以丢给普通人干。

  欧美在这方面就干的很好,让专业人员去干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国内则死活扭不过这个弯,不愿意给技工高收入。”

  荣格对这番话大为赞同,连连点头。

  国外很多科研院所的杂务其实都外包,花钱提高效率。但也有无良教授干脆招个学生来打杂,压榨苦力。

  “等学校的本硕博招生,也要进行三个月军训?”

  “本科肯定军训。硕博是不是军训在研究。按集团的考虑,就算不军训也要强化身体锻炼。但能不能实施尚且未知。”

  荣格也挺赞成搞点军训。

  国外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相当高,健身是很普遍的事。好的身体能提升人的气质和自信,也更容易应对繁重的学业和工作。

  国内学生被繁重学业压的喘不过气来,从小学就缺乏锻炼。

  这一系列措施让荣格觉着‘圣光大学’确实算对接国际做法。

  现在已经快五月,距离九月开学没多久。

  学院初开,大一新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暂时倒也不需要什么高端设备。至于硕博学生么,可以向其他高校借设备,勉强也能撑过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

  荣格资历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加入‘圣光大学’工程和应用学院的材料院系。虽然学院尚未招生,但已经不少硕博生想方设法联系上,要读他的专业。

  荣格的研究方向正是国内所急需的半导体材料。比如晶圆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国际上正在普及十二寸晶圆。

  国内只有14年张汝京创办的上海新昇能生产十二寸晶圆。但新昇的设备做不到全国产,很大部分靠进口。产业链到此几乎中断了。

  上海是国内半导体和电子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学院还没正式运转,荣格手下就多了七八个博士硕士。首要问题就是提升技术和良率。

  因为国内目前只能搞定4寸和6寸晶圆的全套技术。别说12寸了,8寸都有困难,要到20年才突破。相关设备还基本都买美国的。

  要想突破技术,就得先摸底。

  荣格带队花点时间把国内半导体产业基本跑一遍,用国外最高标准的目光审视,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很多产品根本没有商业竞争力。

  “这种设备早就淘汰了,没谁会用的。”荣格在浙江某家机电厂,指着一台六寸晶棒直拉炉,摇头不已。

  但旁边的博士低语提醒,“老师,这种炉还是有人用的。”

  “谁这么傻?买这种烂货?”

  “我们自己。”

  啊......荣格惊愕的张开口,反问道:“我们自己?”

  博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