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 楚王好细腰_崇祯窃听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皇帝把自己来自后世的有关瘟疫的记忆,都一条条让郑崇俭记录了下来,整理成册,首先军中和陕西这边,就分发执行。另外,也快马送回京师,颁行天下,预防瘟疫。

  当然,同时他也给了各级官府一道旨意,就是寻找郎中吴又可。这个人在瘟疫方面有天赋,在原本的历史上都能靠自己写出《瘟疫论》,那么没道理在这个位面上,经过崇祯皇帝的指点,他在瘟疫方面的成就不会更高!

  第三份奏章,是一份举荐奏章。

  崇祯皇帝之前的时候,因为《农政全书》,特设农司,专职全国农业生产,提拔献书的陈子龙为第一任农司员外郎,正六品。张国维献上《吴中水利全书》,被崇祯皇帝直接提拔入内阁。

  因此,京师那边在这两个例子参考下,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坚持,便发给崇祯皇帝定夺这次的事情:江西分宜县教谕,举人宋应星献上《天工开物》一书。

  这本《天工开物》,相信后世很多人都听说过,就刊印于崇祯十年。当时的时候,宋应星觉得宦途无望,只是一个教谕而已。因此就潜行杂学。甚至他都在这本《天工开物》的序言中直接就说明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崇祯十二年初的时候,事情竟然有了转机,皇帝一道旨意下来,就是要求才。《农政全书》,《吴中水利全书》,这些原本也是被他认为和仕途无关,和他这个《天工开物》差不多的刊物。可是他没想到,这两本书竟然受到皇帝如此重视。因此,他就带了一点期望,也赶往京师,进献这《天工开物》了。

  崇祯皇帝看过明末的小说,那个时候,就听说过《天工开物》的名字。此时,他又翻了翻随奏章一起快递过来的《天工开物》,不得不说,这本书是对这时候的技术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不错,不错!”崇祯皇帝看着这本《天工开物》,忍不住连声赞道,“这个宋应星,是我大明之栋梁也,差点就埋没了!”

  郑崇俭听到皇帝评价如此之高,不由得有点好奇,这边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他在想着,崇祯皇帝却提朱笔在奏章上批复了,赐宋应星同进士出身,仿农司,再新建一个开物司,由宋应星担任第一任开物司员外郎,正六品。

  如此一来,宋应星原本是个没品级的不入流小官,一下就提拔成了正六品,而且还只是举人出身而已。任何人见到这个任命,都能感觉到皇帝对宋应星的重视!

  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不是因为后世听说了《天工开物》的名声。而是他从中看出了宋应星系统地总结科学技术,因此,就想给他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把天工开物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