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六章 烧制_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投入普及的石炭进行一番便宜的改造,这样才有利于蒸汽机的运作。木炭的成本太高,而且体积庞大不耐烧,必须要制作石炭球这样的体积不大,却又能持续燃烧很长时间的燃料才能保障蒸汽机的持续运行,而无需每一刻都要有人添炭加火。所以,每一项具有革新意义的东西推出,都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更新,仅仅在这个层面来说,便是一种拉动整体科技革新前进的意义。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显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当天晚上,苏家后院的葫芦状高炉正式点火。大量的木炭铲进上下两层炉膛之中,引燃之后很快便火势熊熊。巨大的烟囱口在黑暗的夜空中居然冒出了暗红色的火焰,下方的一圈进气口无风自通的往里吸着空气助燃。方子安完全没弄明白这个葫芦状高炉的运作原理,起初对它还有所怀疑,但是此刻却发现是自己的认知不够。苏橫造的高炉除了符合他所谓的二次冶炼的需求,还似乎自带某种空气循环的功能,无需风箱鼓风便可充分燃烧燃料。甚至在进行之中不得不根据炭火大小进行对进气口的临时封闭和开放以调节火势。

  炉火烧到了半夜的时候,奇观出现了。整个高炉似乎被烧透了,整体呈现粉红之色。就像是用手电筒照着掌心时看到的那般半透明状的红色。方子安惊愕不已,生恐会发生意外,但是苏橫却不以为意,反而面露惊喜。

  “成功了,这炉子成功了。烧到这种程度,待冷却之后,整个冶炼炉便将在将来能承受极高的炉温。内胆处将生成耐火层,且光洁如镜,不怕粘结铁水和炭渣。可以说,炉子是冶炼的关键,炉子成功了,后续的事情反而不难了。”

  方子安似懂非懂,他也不需要懂,只要苏橫认为成功了,他自然是高兴加开心。

  炉火保持这样的状态一个时辰后,苏橫开始逐一封闭进气孔,炉火渐渐的黯淡下去,整个炉膛里呈现一片暗红色。这之后,每一刻钟加一次木炭,之后只开一孔通气,保持炉中温度。烟囱口冒出的暗红色火焰也早已消失,青黑色的烟滚滚而出,颇有些蒸汽时代工业大发展的令人振奋的气息来。

  从夜里到白天,又到次日傍晚。一天一夜的时间,葫芦高炉里的炭火便从未熄灭。两千斤木炭烧的只剩下一小堆不足两百斤的样子。苏橫寸步不离现场,方子安和钱康也半步没离开,吃饭喝水都是苏大嫂和苏正两人送来到炉子旁边。三个人越来越配合的默契,苏橫负责掌握火候,方子安和钱康负责搬运木炭添加木炭,三个人满头满脸都是黑灰,眼睛都熬的血红。

  “差不多了。可以熄火了。炉门打开,剩下的炭火都耙出来吧。”苏橫终于开口道。

  方子安和钱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