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2 东京萧娘子_贞观三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提,是行业从帝国的国家特权或者说政府特权,变成了具备一定“寡头共和”性质的地方分润。

  雨露均沾,大家都可以搞一点点,那么在中央失业的人群,就有了去处。

  而同样的,在京城中失业的中低层,也会随之而去,这是一个配套的庞大体系。

  从财会制度建立,到管理机制重整,乃至进进出口贸易或者本地加工配套,一环扣一环,一个带动一片。

  这等于说就是破了一个口子,帝国的上层,一百多年来,是明确知晓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是能够延缓危机,是能够把饼做大的。

  然而问题在于,把饼做大对于他们这些“新贵”的统治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财富、权力、地位,并不需要技术革新来维持,他们同样也知道,如果不给最底层一点点饼渣滓吃了饿不死,整个帝国的统治维系,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他们对王角所在的南海,南至整个帝国核心区意外的统治地带,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封锁。

  只是,这些帝国的寡头豪门,并不将这个手段,称之为“技术封锁”。

  一条“交苍线”,修几十年修成断头路,都不需要行政手段,不过是本地乡民的无知罢了。

  然而乡民真的无知吗?

  乡民看不见蒸汽机车,却知道用牛,用马,用人力摇车,也能在铁轨上跑车厢运货物,他们的无知,被人包装在了所有的印刷制品上,于是几亿人都知道乡民是无知的,于是十几亿二十亿人也都知道了。

  终于帝国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上,已经无法再承载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果二十亿人口都是农民,那么反而问题不大,因为可耕种土地以及复杂的种植体系,足以养活二十亿农民。

  可惜并非如此,王角发迹的杀龙港,一个发达的转口港,一个南海的“大城市”,因为贸易,因为运输,因为镇压,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杀龙港的非农人口比例之高,超出想象。

  但杀龙港的本地人,养活起来并不难。

  “宝珠椰子饭”就能养活人,吃木薯粉调制的“饭”,再加椰蓉椰油椰汁,一年到头,想要长胖……成了一种不小的奢望。

  帝国最顶尖的精英,用一种密集养殖的方式,牢牢地把控好了杀龙港的粮食输入,又通过行署的职能来进行一定的调控、干涉,实现一个地方的内部分配,只要不闹到“易子而食”的地步,这个统治,就是合格的不能再合格。

  说到底,南海某个地方死了一百万人,跟我洛阳又有什么关系?

  你杀龙港百几十年来就三个人考上大学,说明你这个地方的人读书不努力,不像京城的人,要聪明的多。

  一个很诡异的逻辑当说了一百遍一万遍之后,其实哪怕真的有人质疑,这不是个诡辩、谎言么?

  问题就出在这里,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