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4章 儒家大忽悠_手眼通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百年来,儒家一直是诸家流派里最顽固的存在。最通俗地说,儒家的行事准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守规矩。

  且不谈规矩的内容如何,儒家文人养成非常坚定的信念,为了捍卫他们推崇的规矩,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叫气节。

  这种执拗作风体现在好的方面时,令人肃然起敬,被称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以死殉道等等。

  严格地说,崔巉以前不是儒生,不过,潜伏在儒家这么多年,他耳濡目染,被儒家宣扬的民族气节所打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价值认同感。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他讲到董仲舒死节时,慷慨激昂,情不自已。他把自己当成了儒家的一份子,为儒圣死守国门而骄傲。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他知道,既然逃不出颜渊的掌心,那又何必战战兢兢,作出有辱骨气的举动。就算是死,也要像董仲舒那样,死得酣畅淋漓。

  在慷慨吟诵《正气歌》的过程中,他轰然倒地,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精彩的高潮。

  全场哗然。

  很多人冲上去,扶起崔巉时,发现他的眉心多出一道血点,显然是被暗杀,却无从寻找凶手。就算找到,又能如何?

  二楼雅间里,人去屋空。

  桌上那盆未被动用的肉羹,还冒着热气。

  ……

  ……

  终南山巅。

  云海翻腾,宛如仙境。

  颜渊飘然落在一块岩石上,恰是年少时最爱独立的位置。他侧身回瞥一眼,听着阵阵松涛声,惆怅情绪很快平息,迈步走进书院。

  书院门口挂着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知是何人所题。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两联很好地诠释了儒生出世和入世之间的情怀。

  可惜,对联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多少人从这扇门进进出出,却迷失了儒家的本心,只把它当成追逐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颜渊迈步而入,没看这副对联一眼。

  书院深处,很快响起阵阵惊呼,紧接着,清脆而急促的钟声响起,催促全体师生集合,迎接这位昔日的大先生归来。

  与其说迎接,不如说是迎战。

  新君高攀登基后,昭告天下,明示颜渊刺驾弑君的罪行,剥夺其文圣称号,并下达海捕文书。从那一刻起,他便沦为大逆,跟儒家再无瓜葛。

  儒家七十二书院,既已俯首称臣,接受还政高唐的现实,那么,他们跟颜渊的关系不言自明,今日再见时,必有一场厮杀。

  广场上,众多强者赶来,将颜渊围困在中间。

  他们心惊胆战,没人敢动手,既因为颜渊是八境大宗师,又出于大先生的敬畏,不自觉地失去对战的勇气。

  颜渊站在那里,虽然变成大逆凶犯,看不出丝毫落魄。

  早年藏器于身时,他喜欢穿一件粗布衫,装出平易近人的模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