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天人感应_手眼通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剑棠本人,今年三十一岁,颜渊四十多岁,因此称得上一声“弟”。【注】

  但“师弟”这俩字,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概念。毕竟加上的这个“师”,指的是巍巍儒圣董仲舒,可不能随便乱加。

  他们老师这时候还在浔阳城四处瞎转呢,颜渊张口就来一声“师弟”,其中意味深长,分明是要代师收徒的意思。

  听到“顾师弟”这个称呼,那些儒生顿觉头皮发麻,怔在那里。

  素来谨慎持重的大先生,今天怎会如此莽撞?难道他就不怕夫子归来后责备他?

  才入终南的年轻后辈们,可能还不明就里,那些书院元老却深知,这些年,夫子对众多弟子都随和宽容,唯独对大先生,要求极为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苛责。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先生能有现在这般坚韧隐忍的性情,夫子要占很大的功劳。

  所以,他今天的行事作风,让书院群儒们愈发费解。

  颜顾二人岂会在意他人看法,他们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并肩朝山巅走去。

  很多时候,人们竭力地表现出某些东西,往往是在掩饰另外一些东西。

  ……

  ……

  两天后,也就是四月初三。

  承天殿前,迎来一场书院每月例行的盛典——感应大典。

  这场大典的意义在于,让前来朝圣的儒生都有机会获得本命字,从而能晋入知命境。

  儒家门徒何其多,每月都会有来自天下各地的书生汇聚于此,故而,感应大典每月都会召开一次,让大家分批次感应求字。

  大典的流程并不复杂,但只有在终南圣地这一处,才能顺利进行。因为,能够感应上天、赋予文人本命字的儒家圣器,坐落在终南书院的承天殿前。

  那是一座极其巨大的香炉,足足有十数丈,比后方的宫殿群都高,甚至站在书院外,都能远远望见,可谓宏伟雄壮。

  如此威武的香炉,自然不会真的用来烧香。它由某种不知名金属铸炼成,炉身呈黑青色,黯淡无光,散发着一种沧桑的意味。

  这座洪炉,名为天人感应炉。顾名思义,它可以上感天机,下应人道,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是具有天大气运的圣器。

  此炉的运行原理也很简单。

  接受感应求字的儒生,需要站在感应炉前,先将大量精血灌注到炉内,作为敬献上苍的祭品,以示诚意。

  献祭完毕后,儒修再继续注入一部分真力,然后静候片刻即可。

  若是身负大气运者,便会得苍天赐福,降下本命之字,通过刚才注入的真力凝现出来,重归体内。从此以后,这人便承天知命,正式成为知命境强者。

  当然,众多凡夫俗子福缘浅薄,无法得上天垂青,等待半天无果,就只能怅然而归,白白耗费精血不说,此生更无破境之日。

  因此,天下儒修踏入四境后,往往都选择负笈游学,在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