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8章 新年赵国的第一次廷议(今天就一更了)_战国赵为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借助赵国的强大来保证自己商道上的安全。

  在赵国之中经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上党郡的人参、临淄的丝绸、邯郸的舞女和铁器、北地诸郡的战马和牛羊等等都是广受欢迎的货物,而且还可以雇佣来自燕赵之地的游侠作为护卫。

  更重要的是在赵国之间经商不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国境,不需要被一遍又一遍的征收商税,让商人们所能够得到的利益远胜以往。

  不仅如此,赵何还破天荒的设立了一个在邯郸之中专门处理商业事务的商部。

  这个商部在三年前成立,一开始的时候挂靠在相邦官署,只是一个看上去并不算起眼的部门。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和工作量的加大,最主要的还有就是赵国商业规模的扩大,让商部如今已经成为了相邦官邸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它的负责人也从一开始的一名小吏到如今由肥义心腹、相邦官署长史亲自出任,越发的显得重要起来。

  赵何相信只要赵国的商业能够继续繁荣的发展下去,那么迟早这个商部会彻底的独立出来,它的首脑也会成为赵国核心重臣之中的一员。

  当然,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君们重农抑商自然不是没有理由的,历朝历代更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为什么一直以来重农抑商都会成为华夏历代王朝的国策呢?其实就在于一个历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商业是要和农业争夺人口的。

  比如一位商人开一家店,那么他就需要雇佣几个伙计,雇佣一个账房,雇佣一个掌柜。他要去进货的话还要雇佣一个车夫,然后如果货很值钱不放心,那还得雇佣几个保镖。

  这粗略一算,起码十个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就没了,而这还只是邯郸市集之中最小、最普通的一家小店而已,邯郸之中这样的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这还只是小店罢了,再算上那些大一些的店铺乃至于工坊,吞噬劳动力的规模效应就更加的惊人了。

  一旦人口因此而大量的集中到城市之中,那么农田就没有人耕种了,农田没有人耕种就代表着会饿肚子。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显然是国君们不喜欢看到的情形,因此对于商业和商人进行打压,防止过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进入到商业之中就成为了必然。

  商业对于赵国的改变还不止这些方面。

  肥义说道这里,看了一眼旁边的司寇周袑,道:“周司寇,你那边进来接到的商业案件是不是明显增多?”

  周袑略微一沉吟,道:“确实如此,逐年递增。”

  肥义又看了一眼中尉赵文,道:“赵中尉,你那边关于官商勾结的检举和处置的人员是不是也逐年增多?”

  赵文略一沉吟,也点头表示认同。

  肥义又一一询问了下去,果然在其他几名重臣的相关管辖领域,和商业有关的事务同样也是在不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