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腊津地标将诞生(一)_陪他一起渡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与李乐做过反复测算,造价提高了40%,将近150万元……”尹婷婷搁下手中笔,准备侃侃而谈,不想被李健打断。

  “150万?这意味着我们要在银行贷350万元!设计虽美,但现实很骨感。我首先申明,我十二万分支持这个方案,但碍于国资代表这个身份有些话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我们姑且不论银行贷不贷这笔款,先说我们成立这个项目的初衷,想必大家也知道,就是要挽救市物资回收公司,给职工谋个稳定的饭碗。现在碗没有看见,却多背了45万元的债务。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担心……”李健欲言又止,将目光投向张云岫。

  雨幕更厚重了,欲遮住少得可怜的天光。尹婷婷暗暗替云岫捏一把汗,怕他应付不了这种咄咄逼人的局面,正欲开口,见张云岫神情自然,不愠不怒,好像一切在他意料之中,于是把提到嗓子眼的话咽了回去。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张云岫这话既像是对李健说,又像是对大家说。

  雨幕稍稍拉开,屋内溅起的“硝烟”消融在雨声里。此时,陆教授端着紫砂杯,呷了一口茶,又狠狠吸了一口“红梅”,烟雾渐渐地从酡红的鼻头处徐徐升起。“我说点题外话,”陆教授像是蓄积能量后侃侃而谈,“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单位福利分房政策的消亡就在眼前。它不消亡才怪!就腊津市来说,各单位用地接近饱和,土地要素已经制约了福利分房执行的客观可能性,这是其一。其二,等待福利分房的人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无力保障。其三,改革红利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人腰包鼓起来了。物质的丰富,他们改变生活品质的愿望就越迫切。房子作为支撑基本生活的必需品,一定是他们消费的首选。逼仄的筒子楼,产品简陋的福利分房,必将在历史舞台中谢幕。这就产生了供需矛盾。咋解决?只有将房子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这个不是我的臆想,这将是国家战略,也符合国际惯例,也有数据可以支撑。我去年带领学生在腊津市做过调研。腊津市作为白江省第二大港口城市,又是文化教育中心,辐射周边几个区县,未来几年对有品质的商品房是有很大的需求的,至少有上百万平方米的缺口。现在,需要敢吃‘螃蟹’的人,开辟引领时尚潮流的房源占领市场。我陆某人不是夸海口,这个方案敢与国内发达城市顶级地产设计相媲美,未来二十年也不过时。现在看来,造价是高了一点,但赢得的口碑将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对三顾公司在腊津市站稳脚跟,打开白江省乃至国内地产市场,都是有利的。”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