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0章 收智商税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收智商税

  峡口一侧的平地上,立着一座约两人高,两头细中间粗,像是一只大腰鼓一样的炼铁炉。

  高炉半边在外,用来鼓风、出渣,以及出铁水。另外半边用土围住,建成了一座高台,与炉口齐平,以供铁匠操作。

  整体看起也就半间房屋大小。

  这是正儿八经的高炉,并非如坩埚炉一样,光抬了个名头。

  用这种高炉炼矿,比用坩埚炼还方便。

  坩埚炉一是小,二是不好除渣。

  工序也很简单:粉碎矿石——入炉——混和催化剂并焦煤烧,然后烧出铁水。

  这样炼出来的块炼铁,十之八九是生铁。

  而且已经除了一次磷和硫,品质比当初让李松和胡保宗从高平镇买来的铁料高多了。

  剩下的自然就是除碳,或和以熟铁,用坩埚炉炼成钢。

  往上追溯,其实西汉时期的中国人,就已经会修建大炉子用来烧炼铁矿石了,不过修的比较臃肿,至少有眼前这一座的五六倍大。

  但至多到宋朝时,高炉炼铁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不但能将渣水(铁水和炉渣)分离,甚至还会鼓热风(空气加热)。

  再加上南北朝就已相当成熟的灌钢法,基本已算是到了人力炼钢技术的巅峰,往后的一千年,一直到工业炼钢普及之前,中国的炼钢技术基本再未进化过。

  包括建国之后的大炼钢时期,造的高炉也罢,炼铁的技术也罢,甚至包括王麻子打造菜刀和剪刀的技术,在宋朝时期就基本已成型了。

  所以,宋朝的造甲技术已相当先进,宋兵和金国的铁浮屠作战时,有时需披三层步人甲,但全重也才七八十斤。

  大宋之所以被人说怂,也绝不是大宋百姓的锅,应该问问赵氏皇氏才对……

  ……

  一群铁匠围着地下的那滩铁水,就真如见了神迹一般。

  从未见过,拿把木柴,就能把铁矿石炼化的?

  怪不得郎君不远千里,也要让白甲营遁到此地?

  原来是有好东西……

  看到李承志和李松等人,一群铁匠飞快的散开,让出路来。

  李承志走到近前,凝神一看,眼睛猛的一鼓。

  虽然已经凝结,但他哪里能认错:这绝对是块炼铁(初级铁料),而非烧结块(炉渣)。

  再说了,如果炉温不够,也根本炼不出烧结块。

  不应该啊……

  李承志捏着下巴,狐疑的看着老铁匠:“如何炼出来的?除了磁石外,你是否还往炉中加了其它物事?”

  他怀疑,老铁匠是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扔了块石英石或是石灰石进去。

  如果催化剂足量,再加恰巧封了炉,将木柴烧成了炭,也确实能把矿石炼化。

  特别是石英,一般的磁铁矿中往往伴有石英矿脉,被老铁匠误当成铁矿石很正常。

  老铁匠更懵逼。

  他仔细的回忆着:“再无加过任何物事啊?就是小老儿从哪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