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8章 尚书台_三国领主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方郡国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在鱼不智看来,贾诩应该愉快地、死心塌地地为巴郡崛起而努力……

  闲话结束,回归正题。

  东汉尚书台主政沿袭已久,之所以出现如此低级的认知错误,完全是由于鱼不智不了解中央职署,自作聪明拿三公九卿说明抠字眼导致的误读。

  好不容易找到尚书台,找卫兵一问,现实情形更是让鱼不智哭笑不得。

  尚书令空缺。

  唔,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传统是三公挂名,再设尚书令也是有名无实,徒增尴尬。可问题是没有正职,副职尚书仆射病休半个多月了是什么操作?

  尚书左右丞,一个因得罪凉州军家眷被抓去坐大牢,另一个挂印而去!

  六曹尚书稍好,起码有四位在职,在职率超过一半,可喜可贺可讴歌,但听尚书台的几位卫兵说,前番起码有两位尚书闹辞职,惹得凉州军大怒,威胁要借不识抬举的家伙脑袋一用,尚书们吓破了胆,再不敢提辞职的事。

  被这么强行镇压,尚书台剩余官吏心情显然不会美妙,部门群龙无首,全体士气低落,又不敢跑路,只好有一搭没一搭的混日子。现在的尚书台,由四位尚书轮流值守,但气氛沉闷悲观,大家只求有功但求无过,几无效率可言,所幸现在诸侯割据,中央没多少事情可做,大部分时间门可罗雀,倒也勉强能够应付,暂时没有什么严重纰漏出来。

  鱼不智来尚书台办事,得到尚书台官吏高度重视。

  为什么?

  一是太闲;二是鱼不智在朝野间风评向来极佳,且为国开疆风头正劲;三是这位是货真价实的地方诸侯,自讨伐董卓战役以后,就没有一位地方诸侯现身中央,虽说玩家诸侯没那么多顾忌,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

  吏部曹和民曹尚书刚好在官署办公,闻讯联袂“接见”鱼不智。

  郡守秩两千石,尚书秩六百石,论官职大小,鱼不智的官职更大一些,但尚书台是中央编制,又是政务中枢,能调动的资源、所定政策的影响力,都远比郡守国相多,很多地方大员为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政策,普遍对尚书台的官吏礼遇有加,相对地位真不是秩俸多少体现的那样。再加上是在长安,尚书主场,用“接见”描述这次会面,一点都不为过。

  两位尚书显然对鱼不智充满好奇,颇具传奇色彩的玩家诸侯,多次为大汉建功立业,外战成就尤其值得称道,难免让人好奇。

  初次见面,例行说上几句场面话,彼此吹捧一番方才进入正题。

  待鱼不智说明来意,两位尚书神情明显不安起来。

  “想那刘君郎汉室宗亲,先帝让其牧守益州,本应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可他竟然为了一己之私,拒绝履行州牧应尽责任和义务,不接手高原据点,且声称必须见到朝廷公文再作定夺,这不,我只能亲自来长安讨个公道……两位大人,怎么?”鱼不智见两人脸色不对,停下来问道。

  两位尚书交换了眼色,眸中分明能看到几分惆怅和无奈。

  吏部曹尚书道:“不智大人,此事难矣。”

  民曹尚书也道:“大人听我一言,速归去,休要再提此事。”

  说罢两人竟同时起身,作礼告罪转身离去,摆明不愿意插手飞地之事,自有小吏来送鱼不智离开。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