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那些便宜事_红楼蓉大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蓉哥儿还是想争取一下,道:“一次修河,可保百年,十三爷莫要计算一时得失。将清河治理好了,清河两岸这三千顷地少说能开出两万亩良田。”

  两万亩良田是什么概念,若是真能做到一亩两石变成一亩四石,两万亩水田就比往年足足多了四万石粮食。用斤来计算,可是每年将近多了五百万斤粮食。

  蓉哥儿又道:“若是这新开的两万亩良田,能产出八万石粮食,折半入租也有四万石。如果用当前米价,每斗十余枚铜钱来计算,百斗一石,也就是每石千文。这么算下来,只清河两岸一年就可收三万来两银子。”

  这还是仅仅清河两岸流域里的田地产出后多增的。

  这些数据十三爷比贾蓉更清楚,淡淡道:“清河两岸官田两万四千亩,民田八千亩,共可改水田数量二万三千亩。”

  官田两万多亩?民田才八千?

  蓉哥儿听着心惊,不过却也没办法。单单皇家就曾在京畿地区拥有一万多顷,也就是一百多万亩,全都是大燕皇帝的私人田地。

  还有不计其数的皇族亲王郡王,以及下面诸公、诸侯,一个个府里都有着不少的庄子。

  京畿地区的田地大多都被上层给垄断了!

  一个个数字计算出来,真是触目惊心。实际上封建社会里,各省的地大部分的田地都掌控在皇家大臣乡绅等人的手里。反而是人数更多的下层农民,拥有的土地还不如这些少部分人多。

  这是一笔算不清的账!

  蓉哥儿道:“可不就是了,两万多亩,能进项的银子只会更多。拿出两三年的进项来修一下河道,几十年无忧。乃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你就知道买卖,合该让你做贱商。”十三爷哼了一声,抄着一把图纸走了。

  留下老先生在营田府同蓉哥儿请教开河建渠的事情。

  “老先生折煞小子了,哪能算是请教,互相交流,一起沟通。”蓉哥儿讪讪一笑。

  …………

  “蔷哥儿在窑上可还好?”蓉哥儿看着贾蔷日渐刚毅的面孔,稍有欣慰。

  总是是改了,这小子终于有点男人样子了。

  不然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不能将来给贾蔷找个爷们配吧!到底是宁国府的外房,怎么能让贾蔷那支绝了后。

  蔷哥儿注视着蓉哥儿俊朗的脸,良久才挪开目光,轻笑道:“一起都好,秦钟兄弟短短几个月便将各方子悟了精通,还带出几个徒弟来。”

  “只要信得过的,你们看着办罢。”

  贾蔷道:“嗯,水泥烧制虽然容易,可是研磨太慢,熟料容易堆积。库里存着的不少,现在窑上已慢慢停了生产。按照秦老爷的安排,以后府里庄上的窑子主要用做研试。尝试着如何提高研磨的效率。”

  水泥生料熟料的研磨,可是大难题。又不像后世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器,全靠水力人力,这效率怎么提高得起来。

  他们能有着这个想法,是值得鼓励的。

  蓉哥儿道:“生产慢一点没关系,人手不够就加人。当然研试也不要停了,任何可能提高效率的都可以试着捣鼓一下。”

  其实贾蓉心里倒是有个研磨的法子,只是很麻烦。看来得找机会与十三爷说道说道,也许电磁基础的物理知识还真能派上用场。

  突然,贾蓉一拍脑袋,自己怎么这么傻。其实都不需要用电磁原理。直接用现有的水力磨,只要水力够大,能带动的力量够足,造一个更大的磨也是可以的。

  只要水够足,坝够高,水压够强,力不就大了?

  现在已经有了水泥还怕修不了一个较高的坝?以前只顾着想这世界的现有条件去了,却完全忽视了自己带来的水泥。

  失算了!失算了!

  贾蓉道:“明儿,将秦老爷、钟兄弟,还有芸哥儿、宗成等人都叫来。我这有个办法,可以提高研磨的效率。”

  蔷哥儿欣喜道:“我就知蓉哥儿有办法,应早些过来找你的。”

  贾蓉看着这家伙眼神里那股异样的光芒,莫名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赶紧让赖升带来几盒糕点水果,急匆匆把贾蔷打发了。

  最受不了来自同性的那种异样眼光。

  蓉哥儿搓着双手急急回院子找媳妇去。

  “今儿大爷去倚霞阁一趟罢!”

  “啥?”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