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验室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配制钢瓶柜,还被强制需要采用集中供气的手段,都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的。

  说起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之前魔都综合大学化学系,就有一位本科生因为使用反应釜,操作不当,导致手被炸断了。

  近期,又有新闻报道,中科院化学所也出事故了。

  据说有一个联合培养的专硕,硕士一年级,女性,在进行高压釜加氢反应的时候,降温过程中发生爆炸,颅骨碎裂,当场死亡……

  虽然许秋没有用过高压反应釜,但也有所了解,知道那玩意比钢瓶危险多了。

  钢瓶有压力表,有减压阀,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爆炸风险,也有使用年限的要求,因此很少有听说钢瓶自发爆炸的。

  而普通的水热釜是没有压力表的,当从外界开启水热釜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个薛定谔的水热釜,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谁也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因此通常都是需要让水热釜充分冷却足够长的时间,确保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恢复正常,才会打开釜体。

  这位硕士生出现事故具体的情况,许秋并不了解。

  大概率是提前进行了开釜操作,结果釜体内部的压力非常高,盖子直接就蹦头上了。

  背后的问题,虽然可能是多方面叠加的结果,但主要也是国内普遍对实验室安全的不重视。

  如果,再引申下去,就是国内比较追求“快”,或者说“急功近利”。

  比如一些课题组要求多久多久必须出成果,合成反应必须在几天内做好,做不好就是工作态度不认真之类的。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在被导师反复PUA下,跳楼轻生的情况都有出现,为了赶实验进度,忽视了安全,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实,在初期一穷二白的时候,确实可以这种蛮干,追求快速的提升,去追赶先行者。

  但是当国内科研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效的管理,安全方面的考量,或许就成为了实现进步的关键壁垒。

  就像很多行业初期可以野蛮成长,当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要加以约束,不然就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包括某妄图插手银行业务的企业,现在就开始被制裁了。

  许秋在网上下单后,大约半小时后,药品仓库的送气大叔就旋转着氮氢混合气钢瓶过来了。

  这位大叔断了一根手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不过,他运输钢瓶的手法非常的娴熟,钢瓶侧着大约有15度的夹角,旋转瓶身,钢瓶就会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送气大叔到了216的门口,孙沃前去接应。

  孙沃现在是负责实验室钢瓶的人。

  因为用于固定钢瓶的临时绑带是有限的,所以孙沃把原先空的氮氢混合气的钢瓶取出,又把新的钢瓶换回去。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