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区的AFM。

  凭借这些学术成果,范文堂展现出来的科研能力,应该已经超过九成以上的其他硕士生了。

  当然,之所以能够超过这么多人,主要也和现在研究生扩招有关,导致研究生中“研究”两字的水分变得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单纯为了学位而读研的人,而非为了科研而读研。

  许秋和范文堂交流了一会儿,解答了对方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走到韩嘉莹那边,查看学妹写文章的进度。

  韩嘉莹正在撰写PTQ系列材料光电性能的描述部分,看到许秋走了过来,有些开心,主动聊了起来。

  然后,许秋就发现学妹的工作效率直线下降,一边聊天一边打字,好几个单词都拼写错了。

  于是,许秋和学妹打了声招呼,果断开溜,还是不打扰她了。

  许秋再次前往里间实验室,查看莫文琳的实验进展。

  莫文琳现在还在基于许秋组会上的思路进行摸索,到现在一共制备了两批器件。

  虽然她制备的器件最高效率达到了%,已经超过了学妹之前创下的效率记录,但是距离许秋摸索出来的%,还是有一个百分点的差距。

  毕竟是现实嘛。

  现实和模拟实验室相比,除了摸索用时比较长这个最大的不同之外,在具体的实验次序上也有差异。

  比如膜厚与转速的对应关系,在现实中做实验,不会上来就先做这个。

  而是会先通过调控溶液浓度、转速,把最佳的条件摸索出来。

  再去补充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吸收光谱表征,换算得到膜厚与转速、浓度的对应关系。

  进而得到最优条件下的有效层的膜厚,绘制出器件效率随底电池、顶电池膜厚变化的二维图谱。

  也就是说,现实中做叠层器件,不是按照顶电池、底电池膜厚来规划的,而是按照溶液浓度、转速来规划的。

  在做器件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膜厚,只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比较吃经验。

  主要也是现实中做实验,需要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而在模拟实验室中就不需要这般考虑,怎么方便怎么来。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非常关键的问题,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

  许秋检查了一下莫文琳的实验规划,发现她在膜厚的优化区间中存在一些问题。

  她过多的参考了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叠层器件的经验。

  而实际上,现在发展成为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叠层器件后,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比如,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10纳米,底电池厚度220纳米。

  现在的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30纳米,底电池厚度190纳米。

  偏差了20-30纳米的膜厚,反应在器件效率上,可能就会相差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