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六章 秦蓝策首卷【求订阅*求月票】_大秦守陵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了金陵,同样在李斯等三公的忽悠下,许多隐士也被拉到了金陵。

  目的就是为了修订这部还未出世就敢标榜千古奇书的《秦蓝策》、

  只是这才过去了多久,怎么就有了成品,还直接送到了咸阳。

  “只是第一卷而已!”张苍是爱书之人,因此,对这秦蓝策也有很大的好奇,这可是集结了大秦所有人杰和百家编纂的。

  因此,开篇就看到了这只是第一卷,开篇而已。

  “第一卷·国之信!”张苍和扶苏安静的坐下阅读起来。

  信字卷,说的是国策的长治久安,所有国策一旦施行,轻易不可动摇,哪怕明知道是错,也不可直接更改。

  更是举例了大秦律法中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秦律之中的反坐之法,诬告、误判者,以其罪反坐。

  举例,杜邮县令判处一对夫妻合离,但是后来发现是婆媳之间的争斗,婆婆告到了县府,导致了误判,因此,县令以反坐罪同论,以秦律,杜邮县令与妻子合离。

  可是杜邮县令与妻子相濡以沫,恩爱有加。

  这样的反坐就是不通情理,然而律令之下,却不得不执行。

  直到大秦新王继位,修改了统一修改律令之后,才加以了特别注解律令,防止类似事件再有发生。

  然而当年的杜邮县令却只能默默的承受了这一段冤屈。

  “这就是国之信吗?”扶苏和张苍叹了口气,大秦的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因此,国策下行,多少都会有些错误,但是却不能直接去更改。

  朝令夕改,会让官府失去公信力,也会让百姓对律令产生怀疑。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少府的农事衙门,为了更好的指导生产,农桑署下发了农政指导书,规范了农夫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挖地几许,灌既几许。

  然而这些对大多是地方来说是适合的,可是却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

  因此,哪怕明知有些地方不适宜,农桑署也没法去更改指导书。

  “不知道大人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扶苏和张苍是被深深的吸引了,信字卷指出了很多大秦国策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很好奇金陵能把第一卷送来,显然是已经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两人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后边的内容。

  “国策之行,牵一发动全身,轻易不可更改,在于积怨!”

  “积怨深则思变,变则通,使民思变则高官府,官府顺势而为,方为正!”

  扶苏和张苍都惊讶了,他们看懂了,不愧是集合了百家隐世编纂的奇书,其中将百家的思想都穿插了其中。

  这一个变,有道家思想,也有纵横心术,以道家思想为主,辅以纵横心术。

  变是必须的,可是怎么变,什么时候变,就是纵横家心术了。

  那就是等到百姓自己发现不适合,积累起来之后,就会上禀告官府,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也才能证明同样的政策在当地是不适合的。

  这个时候,官府就可以顺势而为,对国策进行地域性更改,这样一来,官府的公信力不但不会被削弱,甚至会得到加强,也会让百姓对政令更加的认同和信任。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