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溪桥楼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楼高阁,鳞次栉比。街巷楼上,人声鼎沸。好不欢腾。

  村口阙楼上,有人出声询问。骑士这便冲头顶抱拳一礼,问刘备家在何处。

  答曰:村东五丈桑旁便是。

  骑士这便下马,沿路向村东走去。

  一步一景,景随身行。路上行人皆面露喜色,神采飞扬。

  便是县里,也没有此地繁华。

  沿大道转右,一株冠盖如云的老桑便立在楼阁林立的街道远处。

  旁边的深宅大院,正是刘备的祖屋。

  开门的是个半大少年。问清来由,这便请骑士入内。

  黄忠在校场练兵,白天多半不在。黄叙整日撒欢野跑,也不在家中。只有苏双能耐住性子,窝在后院养马。今日正在前院井栏为马驹洗澡,听到铺首被人扣声,便开门询问。

  又听闻是从华县来的官差,这便把他迎入院中。

  刘备都是上夜课,白天多半在家。听苏双喊有客来访,这便出堂迎接。

  见到刘备,官差纳头便拜。

  刘备这才想起,他便是那名贼捕。

  见他无碍,自然欣喜,便请他堂内说话。

  来人名唤臧戒。本是一名贼捕,那日在范县亭舍捕杀了琅邪贼酋劳丙后,已擢升为华县狱掾。狱掾是狱曹的属吏,县狱的典狱长。能领百石俸禄。听臧戒说,其余几名贼捕也各有升赏。感刘备恩义,这才托臧戒前来,奉上百金酬谢。

  刘备推辞不受,又盛情留他小住数日。整日好酒好菜,悉心款待。臧戒与黄忠一见如故。切磋完武艺,又去校场看精卒部曲练兵。再听说刘备收留附民、顺阳卫诸事,心中颇多感叹。

  临行前,刘备又送上楼桑钢刀数把,臧戒深谢而去。

  这个时代,木漆无毒。

  建好的桥楼,便可搬进居住。再慢慢装点门面不迟。亲族聚集,楼上楼下正好安置。长者居下,壮者居中,子女居上。楼层廊房众多,皆可安置。即便有拖家带口,九族齐聚,一座不行,便置两座、三座。桥楼总能安置。

  皆大欢喜。

  横跨清溪堤岸的廊桥,前后两座门楼,临近街道,地势极好。皆被主人改造成了商肆。或租赁,或自营,收入颇丰。于是前后两条廊街,遂成为热闹的集市,与夜市并称为‘楼桑二市’。整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林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后有文人墨客绘此为‘楼桑八景’之一,名曰‘桥楼归市’。

  宗人皆称刘备少君。顺阳卫民却称之为,少主。

  送走臧戒,女刺客又来。只不过这一次她不再藏身茅厕,而是正正经经的登门拜访仙居在七层顶楼里的女道,买英。

  买英仙姑,虽客居家中多日,却孑然而独立。反正,只需按时把吃喝送上,一切都不用操心。刘备也曾发现杂书被人翻动的痕迹。想必仙姑闲来无事,或借着上个厕所的时间,也顺道来书楼里转转。

  这些都无妨。

  只是让刘备想不通的是,仙姑究竟是何许人?送饭的公孙氏曾说,她是洛阳口音。举手投足,自带仙气。仙气便是贵气。太平道如何要暗中保护一名洛阳贵胄?还有,既要保护,又为何送到刘备这里,而不是送到太平道盘踞的钜鹿。

  反正,里里外外全是谜。

  送走女刺客,公孙氏目中尽是深意。随口言道,家中厕所常闻此香。

  刘备嬉笑,算是认了。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