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馆典礼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兵十二万。行国中心驻地为卑阗城。随季节迁移牧场。冬季南下栖息于锡尔河一带的“乐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

  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康居常遣质子入京朝贡。

  实力转强后,一度与汉朝敌对。李广利出兵伐大宛时,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

  但随着贵霜国势转盛,康居则渐趋衰败。

  夹在乌孙,安息、贵霜之间。又是行国,逐草而居。并无一个清晰的国界。因为草场、牛羊、野马,争斗是常有的事。

  与实力正强,如日中天的贵霜和乌孙不同。大宛和康居,败相已生。

  危机关头,顾不得许多。这便悄悄遣使来拜。

  大宛和康居,互相结盟。关系密切。必然是收到大宛密报,康居才提前派出使者,在半途等候安玄一行。

  混入商队,自能掩人耳目。不为周围大国知晓。

  “两国使者,人在何处?”刘备这便问道。

  “皆在城中马市。”安玄答道。

  “来人。”刘备遂传令。

  “在。”

  “去城中马市,将两国使者,请来相见。”

  “喏。”绣衣吏这便领命而去。

  不久,两国使者双双入堂相见。

  “下使拜见大将军。”甚有礼节。

  “二位免礼。”刘备笑着伸手:“坐。”

  “谢坐。”

  待两人入座,刘备这边问道:“二位贵使,何其晚矣。”

  “雪厚路远。一路走走停停,颇为艰难。这才迟迟赶来相见。请大将军恕罪。”大宛国使伏地请罪。

  “请大将军恕罪。”康居国使亦伏地请罪。

  “既来则安,何罪之有。”刘备示意二人起身。

  “可有国书?”

  “国书在此。请大将军一观。”两人从袖中取出国书,呈给刘备。

  绣衣吏检查无误,转呈刘备。

  国书便是礼单。

  刘备一眼扫过,这便笑道:“二位先去马市客舍歇息,待举行过开馆典礼,再入驻大使馆不迟。”

  “遵命。”虽不知何为开馆典礼,两人却不敢怠慢。这便告辞离去。

  “敢问大将军,何为开馆典礼?”待两人离去,安玄遂问道。

  “乃新任大使,面呈国书后。举行的一个简短仪式。各国大使,都护府属官,还有城内居民,皆将到场。”刘备解释道。

  “原来如此。”安玄目中尽是深意。

  消息传出。天还未大亮。都护府门前广场,已人山人海。

  府前高台。一身大汉官服的都护府官吏,正襟危坐。

  各国使节齐聚在高台之下。排成横列。

  台阶两侧,三百亚马逊分列左右。

  长矛如林,排盾成墙。鲜衣亮甲,气势如虹。

  令人艳羡。

  辅汉大将军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就是说,刘备享有的仪制与三公相同。

  这是指刘备的官位。若以爵位论,刘备贵为县侯,仪制尤在三公之上。究竟用何等仪制,要看是何等场合。不可拘泥于形式。

  比如,今日刘备以“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的身份,行开馆典礼。自当用大将军的仪制。

  事实上,陛下颁发的诏书,还有许多未尽之言,言外之意,需细细体会。

  比如这句“仪同三司”。辅汉大将军为何“仪同三司”,而非“仪同大将军”。

  乃因本朝,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大将军的仪制,自然也就在三公之上。

  陛下封刘备为辅汉大将军。仪同三司。言外之意,辅汉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

  神鬼藏于细系。一份小小的诏书,便可见一斑。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