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举火为先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逃北匈奴残部所立北乌伊列国使。

  北乌伊列国,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呼衍王部并北单于残部,西迁奄蔡国东境所共立。“乌伊列”即为“伊列国”,因境内伊列水(伊犁河)得名。《汉书·陈汤传》载,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便会“北击伊列,西取安息”,既此。今已为康居所灭。“北乌伊列”,言指西遁后,于康居北境,羁縻属国奄蔡,再立。

  “贵使出自何部?”韦端笑问。

  “下臣,乃出伊蠡王部。”北乌伊列使恭敬作答。

  “贵使当知,康居王已举国内附。献郅支城与都护府。康居国中,郅支各部大人,皆迁入城中安居。为都护府民。”韦端言道。

  “回禀上官,郅支诸事,下臣已知。”北乌伊列使,倍加恭顺。

  “同出北匈奴,汉匈世代和亲,本是一家。我主亦不欲见,北匈奴亡国灭种。”韦端告知详情:“今,贵使传檄而至,我主当心甚慰之。”

  闻此言,北乌伊列使,稍得心安:“下臣,感恩不尽。”

  “今国中各部,有民几何?”韦端代主而问。

  “控弦一万,老弱五万余。”北乌伊列使,不敢隐瞒。

  “举族竟不足十万。”韦端不禁慨叹。控弦之士,是否足万,亦未可知。许,不过寥寥数千骑。不料北匈奴,亦有今日。

  闻此叹,北乌伊列使,虽不置一语。然眼中哀伤,断难遮掩。谁又能想到,再经二百年休养生息,北乌伊列一路西征,吞并沿途诸国。直抵罗马边墙。匈奴王阿提拉,号称“上帝之鞭”。

  “我主有意,发郅支城中各部兵马,‘西取安息’。不知贵国,可愿同行。”韦端终道破天机。

  “莫非,王上传檄,乃为西征?”北乌伊列使,一闪利芒。

  被韦端并杨阜,悉数入眼。二人相视而笑:“此乃英雄也。”

  北乌伊列使,见身份被窥破,亦不遮掩。这便实言相告:“不瞒上官,下臣便是伊蠡(lùlí)。”

  “原是伊蠡王当面。”韦端以礼相待:“请上座。”

  “不敢。”伊蠡王恭顺依旧:“安息乃强国,控弦之士,不下数十万。仅凭郅支城中兵马,如何‘西取安息’?”

  “西取,乃为寇也。”韦端实言相告。

  “莫非,王上非取安息,乃另有所图。”伊蠡王颇有主见。

  “然也。”韦端言道:“郅支各部先行,若战败,康居必出援军。稍后大小乌孙,亦会裹入其中。诸国联军,当不下十万兵马。遂成野火燎原。然唯一所缺,便是举火之人。”

  “‘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伊蠡王出口成章:“王上若不取安息,当出葱岭,以攻贵霜。”

  “虽未言中,亦不远也。”韦端笑问:“伊蠡王,可愿举火为先。”

  “敢不从命。”伊蠡王肃容下拜。

  此,便是北匈奴,千载难逢,复起之机。更是宿命使然。

  若不从命,郅支各部,必先攻北乌伊列国,灭口。即便,侥幸获胜。康居、大小乌孙,各有雄兵十余万。再加奄蔡等羁縻属国,群起来攻。

  北匈奴,灭族在即。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