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城自毁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闻。”士贵人心有所虑。

  “京中童谚四起,路人皆知。董卓如何能不知晓。”蓟王心头,亦有不详掠过:“唯谨慎行事。万勿大意。否则前功尽弃,累及无辜丧命。”先前叮嘱王允之言,便是此因。

  稍后,安素遂去密信,告知王允不提。

  洛阳东郭,建阳里,王允府邸。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同谋齐聚。

  王允环视左右,遂将安素手书传阅众人。

  不其侯接过,细观后大喜过望:“蓟王知矣。”期盼之心,一听便知。

  桓典、吕布,亦先后取书一观。

  “王上既已知晓,我等后顾无忧矣。”桓典叹道:“先前苦思,董卓亡后,四方大军当如何收场。如今,只待蓟王传檄天下。十万大军,自当望风而降。”

  吕布亦点头道:“董卓麾下兵马,除去五千秦胡骑兵。十万大军,皆出四方将军营。其中半数,乃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生前所募。今董卓窃据丞相高位,自号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从。若一朝败亡,十万大军,瓦解土崩。即便不一朝散尽,亦难为患。有何惧哉。”

  王允欣然道:“奉先所言极是。”

  “奈何董贼,自万岁坞筑毕,便轻易不出。自言‘圣人深居以避辱’。如之奈何。”不其侯恨声道。

  “此语出《淮南子》,岂是董卓口出。”王允冷笑:“然正月旦会将至。宗室诸刘、将相公卿、百蛮贡职、众郡奉计。且少帝初登大位,如此盛典,焉能缺席。”

  “太仆之意,莫非大典之日行刺。”不其侯忙问。

  “然也。”王允掷地有声:“只需伏兵于宫门。董卓无备,轻车赴死。奉先,一击可中矣。”

  “此计可行。”桓典重重顿首。

  见众人来看,吕布吐气开声:“敢不从命。”

  “奉先诛此贼,名著青史矣!”不其侯伏完,击掌而赞。

  闻此言,吕布豪气自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岂能籍籍无名。

  王允遂设家宴,与众人一醉方休。

  寒夜过半,不其侯醉酒,登车自回。吕布翻身上马,护送桓典车驾,同赴函园。

  稍后不久,便有太仆府苍奴,翻墙而出,潜入鱼梁台告密。

  董卓假公济私。夜宿龙床时,趁机奸淫宫女。见宫女欲拒还迎,无人忤逆。于是胆肥。尽掠南北二宫,颜色昳丽,姿容上佳者,裹入万岁坞。收为禁脔。

  话说,自先帝迁居西园,宫中无主。宫婢多与黄门对食。今得董卓肥躯寄豭,不啻久旱逢甘霖。半推半就,囫囵吞枣。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只顾解渴充饥,哪管身下高矮胖瘦,长短丑俊。

  日夜笙歌,通宵达旦。

  董卓积欲得解,遂止杀心。

  再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营军士,亦龟缩不出。难得与民秋毫无犯,百官无事相安。

  终归生于忧患。

  得细作回报,董卓披衣来见。

  “何事惊慌。”

  “回禀丞相,卑下窃得一心腹害事,不敢耽搁,星夜来报。”出人意表,细作乃史门弟子。

  “且说来。”董卓眼中,厉色一闪。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