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贪多必失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身附和。

  “增封数县,如何?”董卓又道。

  “恐,蓟王亦无此意。”许攸再答。

  “蓟王,伐无义,讨不臣,为宗室表率。蓟国大汉一藩,年年奉献,从无间断。今,新帝继位,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焉能独蓟王例外?”董卓言道。

  “丞相明见。”群僚下拜。

  “子远可有良策。”董卓又问。

  “卑下窃以为,蓟王志在四方。立幕府,辟荒洲。向化岛夷,舟行万里。前与少帝,立江表十港。七海之大,广袤无垠,岂是十港能够总括。”许攸窥董卓面色稍霁,便知其心意。遂再接再厉:“故丞相可请陛下诏赐蓟王,并土开疆之权。”

  “尚书令所言,莫非加赐九锡?”御史中丞樊陵起身问道。

  “非也。”许攸言道:“先前蓟王数拒九锡。今再行之,亦是徒劳。”

  “当赐何物?”董卓又问。

  许攸答曰:“《逸周书》曰:‘辟土服远曰桓。’桓者,柱也。上古时,称桓表。以此柱,示王者纳谏或为指路。故又称‘表柱’或‘望柱’。今称‘华表木(注①)’是也。”

  “赐华表木。”董卓如何还不醒悟。

  “恐木柱不耐朽也。”许攸又进言道。

  “铜柱。”董卓脱口而出。

  “丞相明见。”许攸拜服。

  “铸铜颇为耗时,恐非一日之功。”御史中丞樊陵奏道。

  董卓轻轻颔首,忽想起一事:“嘉德殿前九龙门,立有三铜柱。铜柱三龙缠绕,计有九龙。可拆其二,赐与蓟王。”

  樊陵再进言:“拆二留一,恐至不美。”

  “悉数拆之。”董卓大袖一挥。

  “喏。”

  朝政议毕,董卓自去。

  百官群僚,三三两两,下台自去。

  御史中丞樊陵,快步追上许攸,低声言道:“幸不负尚书令所托。”

  “许攸深谢。”原来,二人早有默契。

  “你我同殿为臣,独席而坐。自当守望相助。告辞。”所谓来日方长。二人皆位卑权重。又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今日施以援手,他日有求,必有应也。

  “尚书令何故出此下策。”许攸不及登车,忽闻后声。

  正是同为三独坐之司隶校尉桓典。桓典与王允,相交莫逆。故知许攸借刀杀人,又暗行苦肉之计。自那日,王允被董卓赶下鱼梁台,便誓不于其再见。入宫陪伴献帝身侧。唯剩桓典,登台议政。

  许攸笑道:“请移步一叙。”

  “请。”二人前后登车,共入函园,遗芳里,许攸宅邸。

  宾主落座,许攸这便言道:“此乃蓟王‘抛砖引玉’之计也。”

  “愿闻其详。”桓典自知典出何处。

  许攸笑道:“校尉可知,董卓之危乎?”

  “未曾知也。”桓典如实作答。

  许攸遂将董卓隐秘,娓娓道来:“先前,董卓据守虎牢关,抄掠关东豪强坞堡,得钱粮无数。然自并四方将军部众。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再加重赏废帝有功,积财多已耗空。”

  “铸铜。”桓典脱口而出。

  “然也。”许攸言道:“不出数日,董卓必搜刮京师铜器,用以铸钱。亦不出所料,必铸小钱。”

  桓典续言道:“待京师铜器铸尽,董卓必拆宫中铜人、铜驼、铜马、铜钟……”

  “贪多必失。”许攸一语中的。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