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大儒_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果于成龙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主公,我想向主公举荐一个人。如果这个人能来帮助主公的话,那不仅主公的名望会更上一层楼,而且对于天下反清义军的号召力能有极大的增强。这位先生无论是个人才学还是见识洞察都远远超过老朽。论起操守来,老朽更是自愧不如。最重要的是,根据老朽所知,这位大贤如今就隐居在衡阳附近。“

  ”哦?于先生说的这么郑重,真是让我很好奇,到底是哪一位大才能让于先生这么推崇?而且还正好就在衡阳附近?“

  于成龙的话成功地勾起了沈墨的兴趣。

  说起来,托当年明月的福,沈墨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明朝的人和事情都还算熟悉一些。

  对于清朝,前期和晚期知道的倒是多一些,毕竟这两个时间段都是教科书上着墨较多的。

  但是康熙到咸丰道光这几个皇帝时期的人和事,相比较起来则陌生了许多。

  就算知道一些,也多数都是一知半解,获得的渠道大部分都是从影视剧乃至一些历史中知道的。

  要是真的知道一些什么历史名人,而且还是那种抗清名人的话,他肯定早就派人去请了。

  所以于成龙的话成功的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成龙道:”主公是否知道姜斋先生?“

  沈墨听得一脸茫然,摇摇头表示完全不知道。

  古代的文人名字往往都很多,除了大名外还有字。除了字之外还有号。而且有时候还有好几个号甚至好几个字。

  马甲太多,让后人往往很难记得住谁是谁。

  耳熟能详的也就是青莲居士李白、易安居士李清照还有东坡居士苏轼。

  就说苏轼吧,光字就有两个,一个叫做子瞻,另一个字叫做和仲。

  你说东坡居士,沈墨肯定知道。但是你说苏子瞻,或者苏和仲,沈墨肯定懵逼。

  比如说于成龙自己,字北溟,号于山。

  对于同一个人,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称呼起来也各不相同。亲近的,地位相同的人往往称呼他的表字。

  而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晚辈则往往称呼其号。

  名字则往往是上位者称呼或者是在正式场合正式公文中使用。

  于成龙看到沈墨的表情,歉然一笑,补充道:”姜斋先生就是王而农。他的大名叫做王夫之。“

  沈墨听了恍然道:”你说的王夫之啊?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于成龙被沈墨的话搞得有点糊涂,问道:”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公此言从何而来,另外两位又是谁?“

  沈墨一时嘴快,听到于成龙反问,这才惊觉自己失言了。

  毕竟当初中学历史课本里,这道题都是必考题的。甚至这位王夫之还在政治课本里出现过。

  毕竟王夫之可是跟德国的黑格尔并称是东西方哲学双子星的。

  虽然沈墨早已经忘了这位老人家的具体学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