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字倾国_草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祸无穷,这是舍本逐末。

  再说了,李肆也掀不起反清浪潮,这不是乾嘉年间,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跟满人打得正火热,满清就是他们的正朔。前明的法家之策被细细梳理完善,编织成严密而有序的大网,紧紧缠住草民的**,而理学伦常进一步浸透,从心理上侵蚀控制,那根辫子,就是脑后插管的标志。

  就史实来看,康熙后期、雍正乃至乾隆的大半时期,反清的浪潮基本已经断绝,绝大多数“起义”,姓质跟历代华夏王朝都有的造反没什么区别,并未带有民族色彩。

  由这个认识能推断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这时候的普罗大众而言,其实跟“奉天行道,征诛不平”一般无二,都是一样玄虚。华夏民族的脊骨已经被打断,正在沉睡,这面旗帜唤不醒他们,因为在他们心里,满清这鞑虏就是中华,而反满清的,才是鞑虏。

  唤不醒大众,却有可能扰乱自己的步伐,特别是扰乱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核心人才,扭偏正朝全新方向上下凝聚的人心。

  李肆这个国,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外在之满清,一个是犬儒加苛法凝结而成的内在人心,攘外必先安内,这檄文与其说是给满清看的,不如说是给自己人看的,要让他们明白,这国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提“驱逐鞑虏”这个口号的时机还远不成熟,所以李肆决定,立国檄文选用“奉天行道,征诛不平”一类的口号,不提我们的国要有多大,要消灭谁,而只是说我们的国将是怎样的国。

  以此为基调写檄文,自然就很是空洞,并且显出割据自立的意图,可现在这檄文,也并非最后一道檄文,不必太上心。

  立国称王,檄文定调,然后,国号的麻烦又丢了回来。

  众人的灼热目光齐聚李肆身上,李肆只觉脑子咕嘟咕嘟开了锅,正扭结间,热气窜到了心口,将心绪引到了更为遥远的前景里。

  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大能,可以在有生之年就一口气完成推翻满清,振兴华夏,乃至制霸全球这一连串伟业。但带着华夏冲出亚洲,加入到全球殖民分肥的游戏里,这个目标总还能实现,而在这个过程里,跟正攀登曰不落帝国高峰的英国佬竞争,是绝难避免的事。

  华夏大势因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大势会因自己而变吗?

  这个英字,怕就是上天给他提前列出的一桩课题吧,看未来到底是哪个英,能在这游戏里胜出。

  从中国人喜欢拆字见义的习惯来看,这个“英”字,拆起来也蕴涵深长。草下一央,央本义是初生,可解为草木初生,生机勃勃,正适合国之初创。到得壮大,央解为中央,可象征强盛国势。再到民智广开的新时代,草解为民,央解为君,民为贵,君为轻,恐怕后人还要说他李肆圣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