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零九章师资_我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这边直接就可以加工,并且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送到这些学生的手中。

  因为李忠信的母亲是老师,所以呢!李忠信十分清楚里面的猫腻,在东北这边,可以这样说,那个时候,无论哪个学校到服装厂去加工校服,都会有一些高昂的回扣的,这个东西呢!甚至都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学校校服的加工工厂,都是学校的一把手来定的,其中赚到的钱,有一部分就是学校一把手的提成,李忠信呢!想通过这样的一种事情,杜绝这样的一种情况。

  至于说希望工程那边配备教师的这个事情,李忠信也是考虑再三的。国家正式工作的教师在这个时候十分缺乏,因为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待遇还没有上来。

  教师从那种臭老九的地位攀升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像李忠信的母亲,当初她的同学们就有很多人都说,当老师做什么?一天当那么个孩子王,还不赚什么钱,都不如到下面的纺织厂当一个女工。

  在学校教书是没出息的一件事情,工资赚得少不说,还没有那种福利分房,如果到企业,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分房。

  年代不同,在某一个时期,人们的想法真就是那个样子的,李忠信母亲在上班当教师的时候,她的同学们都对她进行了嘲讽,极力地劝说王雅清不要当教师,哪怕是到那个工厂当一个最普通的女工,也要比当老师赚得多。

  教师生活待遇,清末和民国时期相当微薄。1927年,高级小学教员,月薪高者银圆5元,低者3元,初级小学教员,月薪高者3元,低者1元,教师讲习所教员,月薪高者5元,低者3元(10元买小麦100公斤)。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政府办的学校,教师待遇供给实物。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平均小米50公斤、小麦10公斤、食油公斤,每供给公斤粮食随烧柴公斤。

  建国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步提高。1952年工资实行工分制,月工资折人民币元。

  1956年改工分工资制为货币工资制,与1955年比中小学教师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元。先后两次为教师调整工资,福利待遇亦不断增多。

  1977——1981年,中国分三次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一般的提2级,多者提3级,最少的提1级。

  1985年工资改革,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既有工龄工资,又有教龄津贴)。教职工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元,专任教师提高20元以上。

  调资前,小学教师最高的月工资元,最低的31元;中学教师最高的元,最低的41元。

  调资后,小学教师最高的月工资元,最低的元;中学教师最高的元,最低的元。

  教师的地位呢!可以这样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有了一些转变,那个时候,如果不是教师有两个假期,能够在家里面带带孩子,很少有人喜欢找教师这个工作的女人结婚。

  当时很多人都说,学生那么顽皮,每天教那些学生那么累,还不如到南方去打工或者是下海经商。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