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李嗣兴的家底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那些低贱的商贾,世子殿下都能折节与其客气地交谈。

  马国春是一个闷葫芦,不是因为他内向,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该跟人家聊什么。

  军中之人在一起也就只能聊聊自己的家事儿,最多就是说一些没营养的荤段子。

  世子殿下不愧为世子,能文能武,才半天时间就让那些百姓在背后说他的好,让那个很会办事儿的典史愿意追随他,让那个牛气哄哄道长答应带路。

  回去的路上李嗣兴又一一去跟那些百姓道别。

  他知道明天他带兵离开,肯定有人会胡思乱想。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百姓们。

  适当的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地预防恐慌。

  他还从仅有的一百多兵丁中给刘安留下了二十名火枪兵、十名刀牌手供他调遣。

  刘安再让流民营中的青壮制作竹矛,这样能够组织出几百名民兵。

  配合着几十名战兵,在这大山中也有一定自保之力。

  更何况,从理论上来说,他们走这条路是遇不到敌人的。

  要遇到早就遇到了。

  “世子殿下,您放心出发吧,不用担心俺们。”

  在吴材的小队伍,李嗣兴将自己要前去与主力汇合,说服晋王反击的计划告诉了吴材和他身边的百姓。

  吴材很感动,世子殿下会跟他们说这些事情。

  他知道这位仁义的世子殿下是放心不下他们。

  但是打鞑子要紧,不能因为自己这些小老百姓耽误世子殿下打鞑子的大计。

  只要你对他们好,老百姓还是识大体的。

  李嗣兴发现此时百姓都换上了他教的德克塔土灶。

  这东西简单,说一遍大家就能记得住,用上了之后,他们就能体会到这种土灶的妙处。

  几个孩童从土灶的通风口向里面添加柴火。他们将这当成了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他们一天两顿饭,此时已经是傍晚,他们不再煮饭。

  只是在对一些搜集到的食材进行加工。

  “吴老丈,兴许你们还没到怒江,我们就将鞑子给打跑了呢。”

  李嗣兴笑着说道。

  “是的哩,小老儿相信晋王和世子殿下一定能够将鞑子给赶走,到时候,俺们就能回家去了。”

  吴材跟李嗣兴已经熟络,在跟李嗣兴说话的时候,手中还在不停地编绳子。

  这是刘安交代下来的任务。

  说起来是就地取材,但是并没有那么容易。

  要先砍来藤条,再剥皮,然后将藤皮撕成细条,细条编织成细绳,然后再将细绳编织成粗绳。

  这些百姓缺少工具,而且还吃不饱饭,这个时候再做这样的体力活就很吃力了。

  李嗣兴能够看到老人满是老茧的手在将那些被撕揉成丝的藤皮放在一起搓成细绳。

  那双手几乎跟树皮是一个颜色。李嗣兴也是一个资深登山客,他知道绳索在登山时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急着赶路的人。

  有些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