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六三章 各方动向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王,孩儿愿意留下监国,请皇祖母、父王和母后放心。”

  永历帝看着自己只有十一岁的儿子,有几分感动。太子的性格其实跟他很像,虽然他不像承认,但是他们都是有些懦弱的人。

  “煊儿……”王皇后忍不住抱着自己的儿子哭了起来。

  “母后,没事儿的,晋王还在,而且有平阳侯在,孩儿不会有事的。”

  朱慈煊这次却表现的极为坚强。

  自从记事开始,他们家已经在昆明稳定了下来,这位太子殿下并没有受到过什么颠沛流离之苦。

  但是这次大溃退,他也终于明白了父王当年从广东一路辗转撤到滇云的苦楚。

  相比于自己的父王,朱慈煊更加的有担当一些。

  他已经十一岁了。

  “煊儿,你跟父王来一下,父王有些话要交代你。”

  朱由榔拉着朱慈煊离开了这个房间。

  朱慈煊自己开了口,老太后也不好再继续阻止。

  老人家总不能还不如一个孩子懂事儿吧。

  关城建在山上,城墙不是很高,很多地方都是依山势而建。

  站在关城之中可以看到被月光照到的山头。

  山中的风很大,永历帝打了一个寒颤,不过他还是将自己的披风披在了太子朱慈烺的身上。

  “煊儿,你留下监国,要是找到了晋王,不要过问军政之事,晋王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明白吗?”

  “父王,儿臣明白,儿臣只听,只看,不说。”

  朱慈煊乖巧地说道。

  “恩,我儿真聪慧,如果有哪个文官要是跟你说夺权的事情,一定要远离那人,明白吗?”

  朱由榔道。

  “晋王可能会专权,但是不会对咱们一家不利,主要他还在,我们一家就能安全。但是要是没了晋王,我们最后可能就要落到鞑子手中,那样就是灭门之祸。”

  这一夜,永历皇帝跟太子朱慈煊说了很多。

  ……

  在直奔永昌的山道上,李定国坐在火堆旁,老太监洪锡山正在帮他解下绑腿。

  “晋王,世子殿下这个法子还真是不错,老奴今天走了这么多山路,腿倒是一点都不酸。”

  洪锡山的声音倒是正常的男声,并不像很多太监那样尖着嗓子。

  “在山中行军打上绑腿确实不错。不过这法子可不是这小子创的。”

  李定国道。

  “那也是世子殿下想到的啊,咱们打仗这么多年都没想到给士兵打绑腿。”

  听到老太监夸自家儿子,李定国嘴上说没什么,心里却是开心的很。

  “晋王,上次您说的那个跟着世子的道士,老奴已经查出来了。”

  “此人是龙虎山出来的,号志乐真人,现在是一个散修,很少回师门。此人喜好游历,在江湖上也有名号,不似有歹意。”

  洪老太监跪坐在地上说道。“老洪,派几个黑袍卫士去世子的身边吧,我发现这小子现在胆子越来越大。咱们要帮他掌掌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