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狂道人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子殿下,百姓们愿意跟着晋王殿下,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鞑子进城,大家就都是砧板上的鱼肉,那些留着猪尾巴的鞑子兵,根本就不把咱们当人看。”

  “咱们滇中这么多年深受晋王殿下恩惠,无论汉土皆视晋王为再生父母。”

  “大家相信,跟着晋王,我们一定会把丢失的家园再给夺回来。”

  百姓们虽然心里明白,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所以知书达礼的刘安就将大家的心里话都给讲出来了。

  “世子殿下,刘典史说的是,咱们宁愿跟着晋王殿下吃苦,也不给鞑子们做牛马。”

  人群中一个老汉说道。

  老汉姓吴,名材,是这一圈人的甲长,年过五旬,头发花白,身形消瘦,但是说话的时候,腰杆子挺的笔直。

  一开始吴材跟周围的人一般,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小贵人有些畏惧,或是对他身后的护卫兵丁感到畏惧。

  但是现在他竟然不自觉地将对方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后生。

  “老丈,您贵姓?”

  李嗣兴终于见到一个主动讲话的百姓。

  “回世子殿下,老汉姓吴,是一个木匠,家住城西吴家洼子,咱们这一圈人都一个村子出来的。”

  老汉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经常出去扛活,见过世面,说话很有条理。

  李嗣兴将另外一只手也搭在作为饭碗的竹筒上拱手道:“诸位跟着家父的军队出奔,按道理,嗣兴是有义务安排好诸位的,但是嗣兴无能,带着大家在这山中绕圈圈,让诸位受苦了。”

  刘安在心中佩服这位世子殿下能够将姿态放的那么低。

  这样做看似容易,实际上没有几个贵族子弟能够做到。

  要知道李嗣兴出生的时候,李定国已经算是高官显贵了,他应该是没有吃过苦的。

  此时看着,李嗣兴端着竹筒,拿着木勺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农家长大、阅历丰富的读书人一般。

  “世子殿下,这是哪里的话,至少咱们这些天跟着世子殿下,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这都是托了世子殿下的福分。”

  吴材赶紧摆了摆手说道。

  “刘典史、吴老丈,现在大家是在逃难的路上,我希望大家也不要将我当做什么世子,我们现在在一条船上,理应和衷共济,共克时艰。”

  “殿下,这如何使得,尊卑有别,殿下能够坐在这里跟大家说话,那是大家的福分。”

  刘安赶紧劝阻道。

  “唉,刘典史,在我心中,在做的各位都是我的长辈、兄弟和姐妹。在危难之中还能够得到大家的追随,那是嗣兴的福分。”

  李嗣兴这话不仅仅让周围的百姓非常感动不已,就连李嗣兴身后的李本忠还有那些兵士听了都激动不已。

  “刘典史,我琢磨了一下,咱们不能漫无目的地走,要给大家定一个目标。”

  “现在我们还能在沿途的山中获取一些物资。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