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70 章_重生在夫君登基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为郡主,其夫婿为仪宾。

  王者,可有一正妃二侧妃,皆入玉牒。四王叔想立个侧妃来着,叫四王妃追着打了半个王府,最后臊眉耷眼地没立。

  四王妃气得不行:“从来也没禁过你,养小妇就养小妇,立个鬼的侧妃。给个小妇行礼,恁地给孩子们添堵。”

  四王妃有两个亲王儿子、数个郡王孙子撑腰,除了皇帝,这世上已经没有怕的了。

  五郎虽有妾,但没立侧妃。

  三郎立了一个侧妃。便是他从荆南带回来的那个侍妾。

  她有儿子,旁人都觉得是母凭子贵。

  独王妃默默不语。

  本家的十二娘和姐妹们都做了郡主。

  裴定西的妻子本来血缘远,最多给个县君。但皇帝加恩裴定西,义兄之子封了侯,又特封了他的妻子做郡主。

  这个却是妻凭夫贵了。

  宗室都卸了军职,担些闲职。

  可以说是解甲归田了,从此以后,安享富贵。

  王叔都还没什么,毕竟从一开始,叶碎金便有意地压制长辈们的权力。

  但诸郎君征战沙场惯了,忽然闲下来,不免怅然失落。

  闲下来自然也不能躺尸,还是要做些事情的。

  最该做的便是生孩子,生儿子。

  女人一年最多生一胎,三年两胎已是高效了,所以要提高效率,就得有更多的女人。

  郎君们都添了妾,或至少房里人。

  宗室中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氛围。

  青壮王爷们都卯着劲生孩子,仿佛进入了一场看不见的竞赛。

  至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但没有人会诉诸于口。

  王爷们之间门的较劲反而不是现在的焦点,朝堂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才是人们更关注的地方。

  梁、晋皆承魏制,朝廷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之下又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及侍郎,是为三省六部制。

  叶碎金也承袭了这个制度,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

  她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合为一省,称中书门下,或可以只称中书,主政事,又可简称政事堂,是宰相办公,决策国家大事的地方。

  在叶碎金的构想中,宰相不能独,实际上越多越好。至少有两位,三到五位为佳。

  承魏、晋前制,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皆不授人。杨先生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国之宰相。辅佐帝王,统领百官。

  袁荀以门下侍郎参知政事,为次相。此为新贵。

  又有前晋遗臣,亦为次相。

  此是皇帝与旧势力的妥协。

  叶碎金的计划中,未来还会将财权从政事堂剥离,只现在新朝初立,暂还不能动,

  但军事权必须从政事堂独立出来。

  军事权从前归兵部,兵部在政事堂之下。

  但大穆建国之后,叶碎金将叶家军大名鼎鼎的枢密八房升级为枢密院,主军事决策、兵符、禁军。

  枢密院与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