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战争动员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双鸭山此时作为东北的前沿军事重镇,是中俄交界处两国防御最严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已经建了一座10万吨生铁和炼钢工厂,和一座大型水泥厂,以及其它军需附属加工厂,以军工生产和军械维修为主的行业,各种规格的炮弹和机步枪弹,都可以自给自足。东三省主席徐世昌根据李经述的指示,在东北已经做好了局部战争的军事和粮食储备,从铁路,公路和海上对远东地区形成有力支撑。

  而且,在冬季,封锁黑龙江的北洋军舰都要集中在这里检修,进行除锈、挖补、刷油、抽轴、换套、检修推进器等项目的维修,北洋水师提督出身的李经述对此很清楚,他感觉自己脱离一线部队太久,于是便和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和船员们同甘共苦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季节只是初冬,这里的北风已经寒冷如刀,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几度。冰雪覆盖的黑龙江,像一条在群山莽原中飞舞的银龙,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出门都得戴着皮帽,捂得严严实实,否则耳朵、鼻子都会被冻僵,顺手一摸,就碎了掉了。总统的到来,极大鼓舞了一线官兵们对俄作战的士气!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著名的抗日战争歌曲《松花江上》,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李经述对这首歌曲自然也是记忆犹深,对东北地区的丰富矿藏和日本人在抗战时期的残暴不能忘却。但李经述同时也很清楚,其实黑龙江流域的外东北,同样到处是宝藏遍地,而且沙俄在这一地区犯下的罪恶,尤其是大屠杀,一点也不比日本人少,只是历史教科书对此很少有记载。

  李经述还记得穿越前自己在图书馆翻阅到晚清这段历史时,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沙俄欠中国人的血债,多数中国人竟然不知道:1850年以后,趁清朝*无能,沙俄武力侵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一带,俄国老毛子甚至拿索伦人当食物,吃人的恶魔!尼古拉耶夫攻占庙街,残酷杀害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族居民,制造“庙街”惨案,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时,同时。沙俄政府强迫清王朝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抢占了黑龙江流域外东北的10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的大片领土,这片领土内居住的赫哲族被屠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