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四章想打一个联队,来了一个师团---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共中央决定在四个月后实施对日作战反攻,是有一定根据的。

  这其中也有徐远山提供的分析报告:日本全面进攻中国一年后,日军部队士兵补充会出现难以为继、战斗力下降的情况。

  原时空到1938年,在中国大陆上,日本这条毒蛇已经将血盆大口张到极致,而它的目标正是武汉。

  攻占武汉后,就是日本这条毒蛇把吞进肚子里的食物进行消化的时间。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是能够用于进攻的机动兵力越来越少,日本不得不继续组建新的师团,预备役和后备役逐步用尽。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会战后,中日转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具体变化,1931年,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只有23万,到1936年为38万,1937年增加到45万,此外日本还有后备役万。

  日本企图侵占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只不过没有适当时机,这一时期,日本对军事工业非常重视,对国防建设投入的资源和力量都十分庞大,尤其是国防军事预算,更是一涨再涨,到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前,军费已经占国家预算的近70%。可以说,开战时日本对于这场战争是倾尽全国之力。

  但此后几年时间,日本军力又得到膨胀扩大,靠的就是从中国身上吸取大量鲜血和营养。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

  徐远山很清楚,原时空中国全面抗战八年,也是中国被日本大量吸走财富和鲜血的八年。

  后世有一个徐远山认为不符合逻辑的理论:日本是小国,只要中国与它拼消耗,就能把小日本耗死。这个理论之所以错误,就是避开蒋秃子国民党政府前面不抵抗的错误,是一种甩锅行为。

  因为徐远山想了很久,还是想不通这样问题:如果二战不爆发,日本不挑战美英,仅凭中国,会需要几个八年抗战才能战胜日本?

  以一个简单例子,东北三省有3000万的中国老百姓,在东北这样肥沃的土地上生产出了大量粮食,主要还是大米,但日本在东北制定对中国百姓“经济犯惩罚法”,内容就是中国百姓吃大米就是犯罪。

  那么,东北的大米都到哪里去了?就是供给日军作为军粮,作为日本国内军工厂工人的粮食。

  东北三千万中国老百姓成了日本的廉价劳工,加上后来华北、华东上亿的中国老百姓同样也成了廉价劳工。

  从这就可以看出日本从中国吸走了多少财富和鲜血,也理解为什么徐远山对“攘外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