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十一章日军空中地面联手突击(1)---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日下午,南京城保卫战中日双方没有发生炮战,原因很简单:日军山炮部队没有进入先锋军炮兵营105榴弹炮的射程里。

  当然,先锋军炮兵想打日军指挥部更是不易,自从日军没有制空权后,野战各级指挥部都藏的严严实实。

  能打到先锋军炮兵阵地的日军野战加农炮还无法运送到南京前线。

  日军全面实施侵华战争后,中日双方战场上重武器主要是75山炮,当然中国军队能够配置山炮就更少。

  原时空二战后山炮和野炮的称呼慢慢消失,不过抗美援朝前期的几大战役,志愿军各军、师炮兵营依然是75山炮为主,团级炮兵连是步兵炮。

  75山炮顾名思义,是能在山区用马匹运输的而且能够曲射隔山打击的大炮,射程相对野炮、榴弹炮、野战加农炮更短。

  山炮在各类大炮中间,重量最轻,能够分解用马匹驮运,与其它大炮最明显的区别就在炮轮,和其它大炮的橡胶轮胎不一样,山炮轮是较细薄的铁轮。

  日本针对中国交通现状,在配置部队炮兵火力时候,师团级炮兵就以山炮为主,每一个师团有炮兵联队,炮兵联队有三个是山炮大队,每个山炮大队有四一式或九四式75山炮12门。

  中国军队的骡马不仅力量小数量也少,因此只有部分国民党中央军或较为土豪的晋绥军师辖山炮营。

  当时75山炮的分解件,动辄在80公斤以上,而人力挑夫的货重标准是30公斤,所以人力运输一般不是炮兵机动的选项,只有在火炮进出阵地之类的极短途运动,才是“人力挽曳”。

  只是中国军队缺马或中途运输的骡马被空袭损失,所以炮兵在实战的机动中,经常被迫以人代马,以两三名"代马输卒",合力抬起沉重的炮件,一日行军二、三十公里,一场大战动辄半个月以上,炮兵士兵无休无止地抬炮,真真的是凄惨。

  大多数各省地方部队很少配置有山炮,这次守卫南京的川军、桂军和粤军的十个师全部加起来不到十门山炮,每门山炮配弹不足50发。

  为什么蒋秃子和国民党政府高官早早就从南京跑得一干二净?

  就是知道南京城现在这伙杂牌军队炮灰,要战斗力没有战斗力,要火炮更没有火炮。

  而进攻南京的日军部队,依赖公路上马拉车牵引的75野炮、150榴弹炮及射程超过18公里150野战加农炮,因为路、桥被毁,又加上先锋军红鹰飞机的袭击暂时无法运送上来。

  但靠马驮就陆续抵达超过12个山炮大队,近150门75山炮。

  所以说日军宣称五日内攻下南京城也是经过他们军队上的参谋计算过的,是有根据的。

  中国军队的战术水平低劣,与日军战斗力差距又大,谁来指挥都不行,就连中央军的德国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