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八章海外计划布局(3)---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远山从后世的资料里,知道牛津大学邓恩病理学院研究青霉素项目的三个主要人物,即学院主任项目领头人弗洛里、生化学家钱恩、霉菌培养的生化博士希特利。

  但弗洛里有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事实上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牛津大学的卧底,不可能拉拢。

  弗洛里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医生,他身材修长,年轻时酷爱体育,1922年1月23日,凭借着罗德奖学金,刚获得医学博士的23岁的弗洛里来到牛津大学邓恩病理学院进修。

  两年之后,在发表了4篇论文后,弗洛里又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在美国的几个实验室轮流做科研。

  1927年他从剑桥大学获得了病理学的博士学位,并随后留校任教,1935年回到牛津大学成为邓恩病理学院的主任。

  不过弗洛里在生话上有亏节,和一些教授一样喜欢吃窝边草,而且还把这草安排进项目团队里。

  弗洛里的的老婆、情人都在钱恩的手下做事,虽然钱恩是弗洛里1935年担任邓恩病理学院主任后出面聘请,但整日在钱恩面前发生弗洛里与老婆、情人争风吃醋的事情,也着实让他不爽,因此与弗洛里矛盾是越来越大。

  威廉?利特普8日在牛津大学出现,直接把钱恩约了出去,要知道邓恩病理学院全称可是“威廉?邓恩病理学院”。

  利特普希望钱恩从弗洛里的团队离开,单独组织一个“磺胺”更广泛应用的研究团队,经费和薪酬将是现在的几倍,还希望他把手下的生化博士希特利也带走。

  而且当前青霉素项目经费已经用完,因为研究项目没有进展,英国医学研究部门拒绝再给予资助。

  当然,团队里其他人都不知道弗洛里已经从远隔重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得到了大额的研究资金。

  能在几个世纪不倒的美国那些大财团,果然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10日上午,弗洛里到实验室后发现有些不对,研究团队的两个主要成员钱恩和希特利始终没有出现,再了解这两人昨天下午已经递交了辞职信。

  恩斯特?钱恩是来自德国的一位化学家,比弗洛里小8岁,他的父亲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母亲是德国人,1930年,刚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的钱恩离开德国来到英国从事科研工作。

  他在青霉素后来研究的贡献就是把青霉素在保持医疗作用下转化成化学结晶状态,即用化学方法提纯青霉素。

  而希特利是实验室最理想的实验人才,弗洛里研究团队的研发原材料,全是靠他从各处搞来的瓶瓶罐罐培养出大量青霉素菌种。

  这两人离去,实际上让团队的研究已经陷入困境,青霉素的研究必须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

  但“铲草除根”的事情还继续在这里发生。

  中国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