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八章赵一曼东北最后一战(2)---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尚志领导的抗联第三军战斗力强悍,也使得哈尔滨地区的日伪政府终日不安。

  1935年他带领第三军前往满州三江省(佳木斯)开辟新游击队,仅留下王惠桐、赵一曼的二团。

  1935年11月二团被讨伐队包围在春秋岭一处山头遭受重创,等同全军覆没。

  1936年伪滨江省警视厅厅长写出的年度治安报告,其中竟有“因赵尚志终于往三江省而去,全省治安可望大为好转”之句。

  但这次赵尚志率八百余名战士南下,并不是很顺利。

  6月20日,赵一曼带领抗联二团战士在春秋岭展开大规模骚扰作战时,赵尚志在木兰县摆渡过松花江时出了意外。

  抗联的游击战,夏天利用山林繁茂的植被能够方便展开,唯一不利就是各游击区被江河隔离,过江河是比较冒险的行动,不像冬天江河面上冰冻,小跑几分钟就能过去。

  20日赵尚志部队过江时,除遇上关东军的陆军,还有海军的炮舰广宁号、炮艇小鹰号,以及伪满江防舰队的江平号和陆战队。

  一场激战下来,虽然消灭一些敌人,赵尚志部队也牺牲20名战士,部队只好在附近山林休整半天,原计划22日到达珠河县只能往后延迟。

  另外在春秋岭围剿抗联赵一曼部队的关东军讨伐大队日子也不好过。

  野目崎大队一年多来,损失最大的就是去年9月在五常、一面坡遭到赵尚志率第三军主力伏击,又有抗日山林队“四海”、“北东”、“滚地雷”等在后路趁火打劫,该大队日本士兵战死近百人,所外配合日本军队作战的伪军有150人被抗联俘虏。

  日军一个大队标准人数是1100人,其中包括运输中队110人,还有两门的92步兵炮近60人小队,但围剿抗联时运输中队和92步兵炮一般不参与行动,毕竟这是拖行动的后腿,而且这里是关东军的占领区,补给方便。

  所以这次春秋岭围剿行动,野目崎大队出动900余人,加上三个宪兵分遣队,总人数还是1100多人。

  兵分四路后,每一路接近三百人,比一般一个中队180人强了许多,虽然抗联部队战斗力强悍,但在同等兵力情况下,更多时候是关东军部队占优势。

  实际上,按照关东军后来入关的部队常在1:5的兵力比情况下都能击溃国民党军队,说明抗联部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同一般。

  这其中原因是,参加抗联的东北人,首先因为家园被侵,战士的求战欲望较强;其次,这些战士多数是猎手出身,身材魁梧、枪法准,还熟悉山林情况。

  就像现在赵一曼二团所招的新兵,钻山林,、拿枪射击不含糊,如果这些没有经过正规部队训练的新兵打阵地战,估计在日军一个中队前面都撑不了一个小时。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