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三章 欧罗巴大明来了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内的展销会已经是第三届了,不管是规模还是参会人数,都已经翻了好几倍。当然,这是相对于第一届来说的。

  通过展销会的形式来加强国内物产的推广,同时加强商业社会的建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在以传统小农经济观念为主的大明。

  要想让老百姓放弃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转向相互分工合作的工业化商品经济时代,必须依靠朝廷的推动力。

  朱由检并不想在本土强化农业生产,尤其是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催产物。所以,进口粮食打击国内农业生产积极性反而是他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大明每年都从安南和暹罗等地进口大量粮食,国内的粮价一直很低。相反,最先成长起来的是航运业和造船业。除了国营的民生公司之外,各种小船运行会雨后春笋般生长。

  在这个没有铁路、公路又不发达的时代,整个南方依靠所有河流形成的庞大河运网支撑了大明的经济。光是从业人口就达百万众,这让一些帮会应运而生,倒是滋生了一些新的帮派势力,黑社会增多。

  沿海的船运业才刚刚发展起来,规模远远低于预期。大量的百姓宁愿跑内陆水运也不愿意跑海运,要想调节这个事情,就必须把大明的开埠口岸北移,不能只放在广州。依靠长江,松江口才是调动整个内陆经济的理想口岸。

  对荷一战之后,在东亚一带现在能从海上威胁大明的势力已经不存在了,开发上海市就成了必然选择。

  “启禀皇上,南京到松江府的官道尚需年底才能竣工。”工部尚书姜曰广说。

  朱由检能预料钢筋混凝土作为新材料,运用起来会很慢,但是没想到会慢成这样。仅仅是在原有官道上整修一下,已经花去三年时间了,但是还没竣工。

  皇上自己也曾去视察过,主要的施工难度就是桥梁,江南水道纵横,需要架设的桥梁太多。而且根本没有专业的桥梁设计和施工人才。尤其是沿途有几座稍微大些的桥梁,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修不起来。

  “恐怕年底也不能按时完工吧。”朱由检问。

  姜曰广低下了头,他们几个老臣深感无力。皇帝交代的任务他们都很难完成,比起新崛起的年轻派,老派的几个人已经感到很大的压力了。

  “朕就不等了,上海开埠已经迫在眉睫。朕总不能让整个长江的货物都等着路修好了再启运吧?众位爱卿可知,此次展销会所成交的货物有多少,户部可以抽取多少税收?”

  朱由检一提这一次的展销会,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因为大家只晓得国内的展销会很热闹,但是皇帝同时还举办了一场专门对海外商人的展销会,据说赚了不少。

  “我大明除去传统的丝绸、茶叶、蔗糖等商品外,内陆还新增洁具、棉布、漆具、玻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