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派兵去东山(上)_电影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大天朝建立以来,消灭鬼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江浙横店,另一处是东山沂(yi,二声)南。

  在东山沂南,有个村庄叫常山庄,那里是红色老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生态,所以很多抗战片都喜欢来这里取景。

  于是在横店这个“东方好莱坞”之外,天朝又多了常山庄这个“山村好莱坞”。

  周瑾一行人到达常山庄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坐了一宿火车,然后又转了几道车,才终于被三辆五菱宏光送到了目的地。

  不要问为什么三辆车,就可以装下二十多个人,和他们的大包小包,这是一段周瑾不想回忆的旅程。

  下车的时候,他的两条腿麻得都快没知觉了。

  回头看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这才深刻地理解了“想要富、先修路”,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

  “哎妈,你们可算是来了。”村头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裹着黄色军大衣。

  做了下自我介绍,说是叫崔大国,是剧组的生活制片,“你们在剧组不管什么事,反正找我就得了。”

  一口的大碴子味,一听就是大砍省人民。

  崔大国领着众人进村,村口路边竖着块山形的石头,上面拿红漆写着几个大字:派兵去东山。

  “这可是太祖手书咧。”崔大国介绍道。

  周瑾点头,这样的句子,和这样的草书,必然是出自太祖之手。

  众人无不肃立,真不愧是红色老区啊。

  常山村地理位置挺偏僻的,也没什么资源,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能说穷,毕竟东山省经济,放在全国也是前几名的。

  村子分成新村和老村两部分,村民们有的搬到了新村,盖起了砖瓦房,老村则维持着古朴的风貌,有一些老人还住在这里面。

  周瑾问:“这村子不会抗战起,就这样没变过吧?”

  崔大国在前面带路,头也不回,大声道:“这村子的历史可久远了,据说明朝就有了。”

  周瑾暗暗咂舌,合着都几百年没变过了,这得偏僻成什么样?

  村子里,黄色的土路铺着石块,房子是拿青砖和石头砌成的,墙皮是用泥巴糊的,已经脱落了不少,至于屋顶,有的盖着黑瓦片,有的就拿茅草铺着。

  有的墙角还放着几个大缸,周瑾好奇地想看看里面放了啥,陈阳冷不丁道:“别看了,里面是酱菜。”

  周瑾好奇地看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到这村子里,感觉特新鲜,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模样。

  原本跟个猴子似的陈阳,这会倒是很淡定,他微微一笑道:“我家就和这差不多。”

  周瑾不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村,除了给剧组拍戏以外,基本没怎么动过。

  一行人走着走着,周瑾突然又对旁边墙上的一行字起了兴趣。

  那墙上拿白石灰,把中间部分刷成白色,然后用红漆歪歪扭扭

  请收藏:https://m.23826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